
尿道下裂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
尿道下裂是一种非常复杂而且常见的小儿泌尿疾病,尿道外口的开口位置及阴茎下弯的程度决定了手术的方式和难度,目前国内流行一期尿道成形矫治。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术者对手术方式的选取、操作熟练程度、矫治理念等是最重要的一环,咱们以后再说,今天从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出发,小侃一下。
1.术后导尿管的影响因素。导尿管通畅与否是影响尿道成形恢复的重要因素,超过其他一切。尿道成形以后在48小时即可逐渐愈合,如果导尿管出现拖出,膀胱刺激明显,就会出现引流不畅,从导尿管周围溢尿现象,尿外渗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影响尿道愈合,最终导致尿瘘或尿道狭窄。导尿管的正确留置和抗胆碱类药物的使用,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膀胱刺激征,减轻溢尿引起的痛苦,提高舒适度。
2.局部血痂的处理及影响因素。尿道下裂术后局部血痂的多少首先取决于患儿阴茎头或皮瓣的新鲜程度,这类渗出随着龟头皮肤的角质化会逐渐脱落,刚开始渗出很明显,甚至可以用很血腥来形容,随着角质化的逐步推进,渗出即可逐渐减轻。在渗出物较厚时,可使用凡士林类药物涂抹,或者湿润烧伤膏,成分类似于我们医院原来的三黄油,加强局部湿润,有助于血痂的软化和脱落。不过,如果局部皮瓣坏死,形成的血痂就比较厚了,需要局部清理或者待其自行脱落后瘢痕愈合,当然,此种情况下,出现局部尿道瘘或者裂开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3.尿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尿道下裂术后出现尿道感染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也就是术后拆包不久,挤压阴茎腹侧根部会有脓液从尿道口溢出,究其原因,这和手术过程中尿道内有积存陈旧性血液有关,毕竟它是一较好的细菌培养基。另外成形尿道材料的局部坏死,最终会以脓液的形式排出。大龄儿童尿道成形以后局部反应较重。对于尿道感染,可使用庆大霉素稀释液或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沿尿道外口滴入,可减轻尿道感染。
4.尿道狭窄的影响因素。尿道狭窄是尿道下裂术后最棘手的并发症,有急性排尿困难的风险。多见于成形尿道组织坏死挛缩、环形吻合口挛缩、以及阴茎头尿道外口挛缩。术后早期的尿外渗、尿道感染会影响组织的健康,导致局部纤维化,弹性降低,降低尿道顺应性,最终引起排尿困难。早期轻度的尿道狭窄可通过留置导尿管或尿道探子扩张尿道的方法达到治疗狭窄的作用,但顽固的狭窄必须通过手术切除狭窄的方式来解除。由于尿道狭窄多数患者局部材料匮乏,通过采用游离自体口腔黏膜的方式进行尿道修复重建。
5.尿道瘘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尿道皮肤瘘是尿道下裂术后的最常见并发症,尤其以针眼瘘较为多见。由于尿道下裂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年幼患者术后的不可控性,导致尿道瘘的高发。术后早期的尿外渗或者皮瓣的愈合不佳会引起尿道从里向外的破溃,进而该区域逐渐上皮化,逐渐形成瘘管,即尿道皮肤瘘。可喜的是,目前一些救治水平较高的医院出现尿道瘘的几率在明显降低。尿道瘘大致有以下影响因素:导尿管留置不佳导致的膀胱刺激征,尿液从导尿管周围反复溢尿;尿道感染引起的脓液外渗,局部组织感染;局部皮瓣坏死引起的组织溃破;皮瓣设计不合理引起局部张力较高导致的切口裂开等。另外,尿道下裂术后早期的顽固性组织水肿也会诱发尿道瘘,水肿的组织液含有大量的淋巴液,存在诱发感染的潜在风险,给予间断性地局部加压包扎可降低该风险。
本文是李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