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后如何科学祛疤?
瘢痕是人体在外伤或手术后自我修复的最终产物,没有瘢痕的形成就没有伤口和创面的愈合。但是过度的瘢痕增生不仅影响美观,并且容易继发瘢痕挛缩影响关节功能,需要早期干预治疗。瘢痕形成过程大致分为未成熟瘢痕和成熟瘢痕两个阶段。
未成熟瘢痕的主要特点是瘢痕内毛细血管丰富、瘢痕色泽偏红;常伴随痛、痒等临床症状。成熟瘢痕的主要特点是瘢痕内血管萎缩、瘢痕色泽偏暗;常无明显临床症状。瘢痕的治疗越早越好,在瘢痕未成熟阶段进行一系列综合方案治疗,可以最大限度抑制瘢痕组织的增生及预防后期挛缩。
一、术后控制炎症反应
1.保持伤口清洁,及时清除血痂及分泌物,这一步非常关键,手术后一定要清理干净覆盖在创面上面的血痂,因为痂皮的覆盖,影响切口的对合,有条件的话,早期可一天清理2-3次。
2、遵照医嘱合理采用抗菌消炎药物
二、术后外用减张措施
因为张力是瘢痕形成最大的敌人,所以不管缝合中的充分减张也好,术后也可以配合应用减张器。临床常用的Zipline减张器和3M拉合胶布,建议使用至术后3个月

三、术后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曲尼斯特、积雪苷片、美洛昔康
外用药物:喜辽妥、康瑞保、积雪苷霜
硅胶类:硅酮凝胶(疤克、倍舒痕)、硅胶膜贴片(美皮护)以及含硅胶的其他制剂

推荐在术后早期使用硅胶类产品,临床证实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硅酮凝胶抗疤痕药使用方案
使用时机:拆线后2-3天,伤口完全闭合后
使用方法:轻薄涂抹,持续使用3个月以上
四、饮食控制
忌烟酒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避免油腻食物、甜食
减少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类摄入
五、压力治疗
针对大面积烫伤或损伤遗留的瘢痕,可应用压力治疗,通过压迫促使增生性瘢痕萎缩。常见有弹力衣,弹力套等;它们主要通过对瘢痕产生持续压力,使瘢痕内血管管腔变窄,减少瘢痕组织血供,抑制瘢痕组织增生。压力不能太大,不然会影响肢体血液循环;也不能太小,不然对瘢痕组织起不到治疗作用;因为不同的个体高矮胖瘦不同,压力套常需要量身定制,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弹力套理论上需要24小时佩戴,常需佩戴半年以上。

六、激光治疗
目前常用于瘢痕治疗的是染料激光和点阵激光。
1、脉冲染料激光:它主要靶向破坏瘢痕中血管,从而抑制瘢痕组织增生;它也可以介导胶原纤维中二硫键断裂,抑制TGF-beta1表达,从而诱导胶原重塑,染料激光常间隔1月左右做一次。
2、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它主要诱导胶原重塑和新胶原生成,改善瘢痕形态和柔软度,从而改变伤口愈合过程,促进自我修复。点阵激光穿透皮肤浅表层到达真皮层,可刺激真皮层胶原增生,促进胶原重组,并且点阵模式下仅仅部分皮肤收到激光作用,未收到激光作用的组织作为缓冲区,大大减少皮肤组织的热损失,有利于激光治疗后迅速恢复。点阵激光常间隔3月左右做一次。

七、瘢痕针
瘢痕内常用的注射药物包括:类固醇激素类药物、5-氟尿嘧啶和利多卡因,根据瘢痕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混合配方进行瘢痕内注射。类固醇激素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发挥抗瘢痕作用。5-氟尿嘧啶主要通过抑制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高代谢成纤维细胞发挥抗瘢痕作用。常1月左右注射一次。

八、肉毒素注射
肉毒素注射治疗瘢痕的机制在于肉毒素可减少伤口张力,抑制瘢痕中纤维组织增生,减少皮肤炎症反应等。肉毒素注射越早应用效果越好,并且它与其他局部注射药物联合应用可以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
九、浅表X线放射治疗
常用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对于瘢痕疙瘩,目前研究表明手术切除联合术后小剂量浅层放射治疗可以将瘢痕疙瘩的复发率控制在20%以下,甚至更低。放疗时机一般在术后48小时内进行,需连续放射治疗10次。虽然用于瘢痕治疗的放疗因剂量低,穿透浅,无明显副作用,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血象偏低等)和人体特殊部位(胸腺、甲状腺区等)不推荐放疗,避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

十、手术切除
对于上述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各种瘢痕,以及功能部位和特殊部位(手足,四肢关节,面颈部,会阴部等)的瘢痕影响生活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瘢痕的精准切除及修复重建,以及瘢痕改型、瘢痕松解等微整形手术,以期改善瘢痕导致的功能障碍和生活不适,提高生活质量。对未成年人而言,也可以通过手术整形治疗改善瘢痕对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

作者:梅州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郭超

郭超医生
医学硕士 梅州市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医师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与数字医学分会第二届理事会
青年理事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与数字医学分会创伤修复专家委员会 常委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愈合再生分会 委员
中华整形大典 医学编委
本文是郭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