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肠术后伤口大出血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肛肠术后伤口大出血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一、成因
(一) 术者因素
1、脱线:结扎手术扎线不紧或残端余留过短。
2、坏死:硬化剂注射过量、过于集中。
3、马虎:活动出血点未充分结扎处理或伤口填止血材料不仔细,敷料加压包扎
不紧。
4、暴力:用金属器械强力扩张狭窄的肛管直肠,息肉电烙术过深;病理标本取
材造成撕拉伤等。
(二) 患者因素
1、反复出血不止应考虑到患者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血友病、隐性白
血病)。
2、高血压患者血管脆性增加。
3、结扎术脱线期内或电灼术后,患者大便干燥、活动量大、饮酒、食辛辣食品。
(三) 药物因素
口服阿斯匹林、消炎痛等解热止痛药物,能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而使伤口出
血不止。当出血原因不明时应考虑到这一点。
三、治疗
1、有效止血的前提是明确找到出血点,在直视下结扎、缝扎或电灼止血。但要
避免反复缝扎而欲盖弥彰。
2、在出血点不明确或广泛出血时,可采用纱布卷压迫、气囊压迫、冰带冷冻法
等。
3、应用止血药物。
5、出血多、思考处于半休克状态时应使病人处于安静、松弛的心理状态、并输
液、输血,使收缩压保持在 80mmHg 以上,同时在麻醉下手术止血。
三、预防
(一) 术前
1、筛选病人应注意年龄、体质等条件。
2、询问病史应详问自发性出血史或轻微外伤〔如针灸、刷牙、拔牙、注射)
出血不止史、家族出血性疾病史(特别是母系男性),防漏诊血友病。
3、术前必要的化验检查:血尿便常规、尤其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色
素,可疑血友病者应查凝血因子。心脏病、高血压、肝疾患者要做内科检查,确
认已控制正常者方可手术。
4、术前常规肛内指诊,以防漏诊癌肿、息肉等出血疾病。
(二) 术中
1、痔剥扎术要扎紧,残端最好不切除以防脱线,活动出血点要逐一结扎以
防遗漏,伤口要填止血材料加压包扎牢固。
2、痔结扎术勿过度牵拉、结扎痔核以外的粘膜,以防结扎范围过大、位置
过高、创面过深而出血不易止。
3、痔硬化剂注射术勿过量,过于集中而出现坏死脱落过程。
4、直肠息肉切除术要选择位置低、蒂细小者,并充分有效止血。
5、直肠肿物取活检,应尽量在唇样周边取材,勿在溃疡中心取材。
(三) 术后
1、术后卧床观察至少 40 分钟,复查无出血方可放行。
2、复查中见有伤口小量出血即应采取积极止血措施,不宜观察过久或保守
治疗。放行后要嘱患者发现出血应及时就医。
本文是张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