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腕管综合征:手麻不可忽视的肌电图检查。
【认识腕管综合征-CTS】
CTS又称为鼠标手、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CTS主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与刺激,从而造成大鱼际肌无力和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的疼痛、麻木及进行性的大鱼际肌萎缩。曾引起桡侧三个半手指的麻木、疼痛、乏力,可双侧对称发生。疾病发展1年后达高峰,病程较缓慢。任何能使腕管内容物增多、增大或使腕管容积缩小的因素均可导致本病。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CTS行外科手术的人数有40万左右,我国尚无明确统计。此病多见于女性,为男性的3~5倍。CTS早期,因为患者多发于年龄偏大者,多判断为颈椎病或者臂从神经疾病、上肢周围神经炎;临床表现多样的,尤其是女性患者,晚上睡觉时经常被麻木、疼痛不适症状弄的入睡困难或者痛醒等。
腕管为腕掌侧一个骨性纤维管道,其桡侧为舟状骨及大多角骨,尺侧为豌豆骨及钩状骨,背侧为头状骨、舟状骨、小多角骨及覆盖其上的韧带,掌侧为腕横韧带。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指浅屈肌腱、指伸屈肌腱肌及正中神经通过。(9条肌腱,1条神经)

腕管解剖结构图
由于腕管内容积减少或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以桡侧3~4个手指麻木、疼痛,夜间或清晨较明显,有时夜间会被麻醒,疼痛有时放射到上肢,但很少有颈、肩部疼痛,有时拇指外展,对掌无力,动作不灵活为主要表现而形成的综合征。

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疼痛
多见于30~60岁女性,女性发病约为男性的5~6倍(女性多从事繁琐、细碎、需要手部频繁劳动的工作)。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急剧改变,愈来愈多的人每天长时间接触、使用电脑,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这种病症也迅速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鼠标手。

常见的病因:
1)腕部外伤:包括骨折、脱位、扭伤等,改变了腕管的形状,减少了腕管原有的容积。
2)腕管内各肌腱周围发生慢性炎症改变:类风湿性腱鞘滑膜炎,急性钙化性肌腱炎等。
3)占位性病变:腱鞘囊肿、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多。
4)慢性劳损。
5)与内分泌有关:妊娠、绝经期妇女,低甲患者、糖尿病。
肌电图目前在临床上被认为是最准确的诊断方式。
肌电图表现:
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末端潜伏期延长。
2)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3)EMG:可有失神经电位,出现神经源损害的改变。



典型肌电图表现
治疗:
1)局部固定法
2)局部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本文是胡二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