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医院胸外科在胸腺瘤外科领域取得新突破
睁不开眼浑身无力,
“瞌睡大叔”病根竟藏在胸内
男子眼皮下垂四肢乏力,辗转多家医院检查没有发现问题,此时眼睛几乎完全无法睁开,终于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查出,让他变成“瞌睡大叔”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颗胸内肿瘤。

45岁的李先生家住黄冈英山。两个月前,他的右眼睑总是不自觉地下垂,身边的人看到后笑称他是“没睡醒”的“瞌睡大叔”,他也以为是劳累过度导致并未重视。然而一个星期后,李先生出现视物重影,四肢乏力。上个月到当地医院检查眼睛和颈椎,都没发现问题。但此后李先生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眼睛完全睁不开,甚至呼吸困难。在朋友推荐下,他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胸外科主任医师胡卫东接诊后,结合胸部CT检查结果,诊断李先生患有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需要手术切除全部胸腺组织及肿瘤。
考虑到一般全麻手术需要使用肌松剂,而肌松剂会加重肌无力症状,导致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慢,还需要在重症监护室使用较长时间呼吸机,增加肺部感染机会以及住院时间,胡卫东决定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李先生进行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全胸腺切除手术,并联合麻醉科医师丁瑞文制定周密的麻醉和手术方案。
达芬奇机器人切除胸腺瘤
“轻松”治疗重症肌无力
上周末,胸外科胡卫东手术团队为李先生手术。术中无需气管插管,不使用肌松药物,通过迷走神经、膈神经及肋间神经阻滞以及镇静镇痛技术等,来维持李先生术中平稳状态,最大限度减少麻醉副作用。胡卫东灵活操作机械臂,在狭小空间完成高难度精细操作,仅用40分钟完整切除胸腺瘤及所有胸腺周围脂肪组织,手术基本无出血,不留置导尿管,尽可能地减少术后不适,有利于快速康复。手术后第二天,李先生肌无力症状明显改善,眼皮可以自主睁开,6月14日康复出院。这是我省首次成功开展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机器人辅助全胸腺切除手术。

00:专家告诉你患病后怎么办?
胸外科主任胡卫东介绍,胸腺瘤是纵隔肿瘤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多数具有恶性或者潜在恶性,一般需要外科手术。胸腺瘤患者约有30%合并重症肌无力,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和药物联合。手术时需要切除肿瘤、全部胸腺和前纵隔所有脂肪组织,才能保证好的治疗效果。经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机器人辅助全胸腺切除手术,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能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减少医疗费用,帮助快速康复。“大部分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是眼肌型肌无力,表现为眼睑下垂、视物模糊,很多人误以为是眼科疾病,耽误了就诊时机。”刘俊提醒,胸腺瘤不断增长,会出现胸闷、胸痛、咳嗽等症状,若合并全身肌无力累及到呼吸肌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市民如果不明原因出现眼皮下垂、全身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原文链接:https://www.sohu.com/a/558636580_120827500
文章来源于:九派新闻
胸外科简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胸外科是肿瘤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肿瘤学科)胸部肿瘤外科,依托武汉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库,已成为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大型胸外科(胸部肿瘤外科)中心。
科室人员梯队合理,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8人,多人具有国外研究和学习经历,其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本学科承担着第二临床学院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和留学生教学任务,是国家胸心外科学专业规范化培养基地。近年来,科室已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和校院级课题40余项。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国际权威期刊(SCI) 收录;拥有多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
胸外科每年收治各类胸外科或者胸部肿瘤相关疾病超2000人次,施行各类胸外科手术超1500人次,其中微创手术占比超过80%,绝大多数为四级手术。手术种类涵盖所有胸外科领域,微创手术和机器人手术是胸外科特色。拥有强大的多学科团队,注重规范化诊治,重点病人均提交多学科团队讨论决定治疗方案。病区内设有ERAS病床和日间手术病房。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护理团队,国家级危重症专科护士、急诊专科护士各一名,三级健康管理师四名,开展护理多角度、多视野的护理研究,促进循证护理实践并进行转化;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立胸外康复在医院-社区-家庭连续性照顾的系统服务网络,形成系统的全程跟踪随访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搭建信息化共享平台,构建护理培训、管理、疑难重症护理、科普等信息共享等。
胸外科特色:
1.完全胸腔镜或机器人微创肺癌、食管癌根治及纵隔肿瘤切除术
2.复杂肺癌隆突、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
3. 气管狭窄及气管肿瘤切除重建术
4. 侵犯大血管或心房的胸部肿瘤切除及心房、血管重建术
5.各种食管癌根治术及结(空)肠代食管术
6.胸壁或者胸骨肿瘤切除,胸廓重建
7.微创胸壁畸形矫正。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