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俊兴 三甲
王俊兴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外科

脑膜瘤相关科普知识介绍(九) 高级别脑膜瘤(浙二医院神经外科)

341人已读

  1. 09-28
  2. 98 阅读

本人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脑膜瘤是脑部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其实脑膜瘤并不都全是良性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脑膜瘤分为三级:

良性脑膜瘤(WHO I级):占所有脑膜瘤的65%~80%,生存期最长,侵袭性低,复发率低,组织分化良好,生长缓慢,多能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肿瘤,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良性脑膜的相关科普知识及手术案例分享之前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不再重复,以下就说说WHO II—Ⅲ级高级别脑膜瘤的相关情况:

非典型脑膜瘤(WHO II级):占所有脑膜瘤的20%~35%,通常不属于恶性,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增殖活性低,但非典型脑膜瘤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复发,复发率为30%~40%,5年生存率约78%。除非第一次手术肿瘤连同周边脑膜完全切除,为防止复发,非典型脑膜瘤手术后建议放疗。

间变型或恶性脑膜瘤(WHO Ⅲ级):占所有脑膜瘤的1%~3.5%。生存期最短,5年复发率可达80%。

通常将非典型和恶性脑膜瘤称为高级别脑膜瘤。与良性脑膜瘤相比,高级别脑膜瘤的突出特点是局部侵袭性高、复发率高,通常于原位反复复发,也可发生颅外转移,对化疗不敏感,放射治疗能够延缓肿瘤复发,现有的靶向药物对其治疗有效率也比较低。

非典型和恶性脑膜瘤CT/MRI特征:对于绝大多数非典型和恶性脑膜瘤,其CT/MRI表现首先具有良性脑膜瘤的基本特征,即其为脑外肿瘤,发生于脑膜瘤好发部位,大体形态呈圆形,强化后呈明显强化等。另具有其特征性的CT/MRI表现:(1) 肿瘤形态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2) 肿瘤边缘模糊或部分边界与脑组织界线不清,( 3)增强扫描呈不均一强化;(4)颅骨改变多以破坏为主,甚至出现跨颅板内外生长;(5)瘤周伴有中、重度脑水肿,而本身无或仅有轻微钙化;(6)短粗不规则硬膜尾征;(7)瘤内出血。

总之,在CT/MRI检查中发现脑膜瘤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及瘤内有多发囊变坏死,增强后呈不均匀性增强,出现中、重度瘤周脑水肿,有短粗、不规则硬膜尾征,特别是有颅骨破坏时,则须提示非典型或恶性脑膜瘤的可能,及时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

下面结合两例高级别脑膜瘤的实际治疗情况再作些简单介绍,希望大家对高级别脑膜瘤能有进一步的认识(本文仅作为高级别脑膜瘤的一些科普知识介绍,不作为其他任何证据,不担当任何法律责任。):

病例一、年轻女性患者

?2015.09首次发现中1/3矢状窦脑膜瘤,行手术切除,病理报告脑膜瘤,WHO分级2级,手术后1个月行放疗治疗;

?2018.04检查发现肺部占位病变,10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肺转移性脑膜瘤;脑部检查无复发;

?2020.05行肺转移性脑膜瘤射频消融治疗,脑部检查肿瘤有复发迹象;

?2021.05右顶矢状窦脑膜瘤原位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手术后再次放疗治疗;

?2022.06脑膜瘤又复发,范围累及后矢状窦、两侧横窦、右侧枕顶叶脑内,第三次行手术治疗;

?2022.08脑膜瘤第四次复发,这次肿瘤以侵犯左侧横窦及小脑为主,伴明显颅内高压症状,予以对症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肿瘤有所缩小,症状缓解后再同步放疗治疗,目前病情稳定,仍在观察当中。(部分影像图片如下)

?2015.09首次发现中1/3矢状窦脑膜瘤,行手术切除,病理报告脑膜瘤,WHO分级2级,手术后1个月行放疗治疗;

片子看来肿瘤基本全切除

脑部检查肿瘤有复发迹象;

肿瘤明显增大,有再次手术指征

左肺见转移


片中可以看到肿瘤已基本全切,术后第二次放疗治疗

今年3月份复查已经发现肿瘤复发,并且是往后1/3矢状窦内生长,到6月明显增大,范围累及两侧横窦及右侧枕顶部脑内,有再手术指征。

6月份的手术后核磁共振复查片可以看到肿瘤也基本上全切除了,但术后仅2个月肿瘤还是复发了,并且以左侧横窦、乙状窦及小脑为主。

考虑手术后肿瘤复发过快,选择第三次放疗,刚开始做放疗,因出现明显颅内高压症状而暂停,予以对症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两周后肿瘤有所缩小,症状缓解后,目前继续同步放疗加靶向治疗,病情稳定,仍在观察当中。

术后常规放疗治疗

肿瘤复发


第四次V—P分流手术后病情明显好转,手术后我们也给予靶向药物治疗,但肿瘤一直在进展,说明靶向药物对该患者没起作用,只能做了第五次的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后核磁共振复查肿瘤全切,但仅仅3周后残强边缘局部见复发病灶,考虑患者没什么明显症状,选择继续观察,目前病情稳定。



王俊兴
王俊兴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