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癌,“1+1>2”
本文作者:杨培培,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舒鹏教授
在我国,卵巢癌年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第三位,位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恶性肿瘤之后,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病死率居于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最新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卵巢癌每年新发病例数已超过55000例,死亡病例数达37000例。由于卵巢癌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并且缺少成熟的筛查手段,故约70%-80%的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该病的治疗及预后均较差,初始治疗后约70%的患者在2-3年内复发,约70%的患者在5年内死亡。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等作为辅助手段,具有一定有效性,但这些治疗方法在有效控制肿瘤生长、扩散转移的同时,会产生一定副作用,不能完全满足卵巢癌患者的生存需要。近年来,中医药因其多靶点、副作用小、经济廉价等特点,在卵巢癌的治疗上起着较大优势。
舒鹏教授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近三十载,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肿瘤的治疗上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使用西医规范化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胃癌,众多患者在舒教授的精心治疗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分享一则舒鹏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卵巢癌有效案例。
病情简介:
吴某,女,60岁,卵巢癌伴多发转移减瘤术后5年余。2017年2月20日,因为多次体检均发现CA724偏高,吴女士抱着担忧的心情于行胃肠镜检查,诊断示慢性胃炎、(升结肠)增生性息肉,由于未见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迹象,这让吴女士松了一口气。但术后吴女士行胸腹增强CT检查却无意发现:双侧附件区占位,卵巢增大?转移?;右上腹腔,胃贲门区,腹主动脉周围,盆腔内多枚肿大淋巴结。附件超声也提示相似的结果:双附件区见实质性低回声包块,右侧大小约37*30mm,左侧约32*22mm,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尚均匀,血供丰富,血管走形迂曲,探及低阻动脉频谱。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吴女士在医生的建议下行PET-CT,结果提示:1.左侧下颈部,纵膈内升主动脉旁,左侧内乳血管旁,肝左叶前方,肝门,胰腺周围,腹主动脉旁,肠系膜根部,双侧髂血管旁,双侧盆壁,骶尾骨前方多枚肿大淋巴结,较大位于右侧盆腔,FDG代谢异常增高,脾脏体稍增大,FDG代谢轻度增高,考虑淋巴瘤浸润可能,建议淋巴结活检定性。2.右侧膈角稍增厚,见多发局限性FDG代谢增高灶,考虑淋巴瘤浸润可能。3.左肺下叶慢性炎症,降突前及右肺门淋巴结钙化。于是2017年3月10日吴女士行“右侧腹股沟低回声包块(28*14mm)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为:转移性低分化腺癌,建议做免疫组化并作临床检查进一步确定来源。2017年3月20日遂行“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考虑为:高级别浆液性癌。术后患者行多线治疗(见图1),期间出现多次病情进展,2021年8月患者入我科复查胸部CT检查提示:两肺多发结节,较前片(2021-05-17)左肺下叶部分结节消失,两肺新见多发实性小结节,转移瘤待排;两肺磨玻璃结节,部分较前新发。

图1:患者病情变化进展(2017.03.20-2021.08)
舒鹏教授查房后,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考虑患者病情有所进展,当下使用的奥拉帕利无法控制病情,故当即建议予二代帕米帕利口服靶向治疗,并予中药汤剂口服减轻治疗不良反应。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2周期后,于2022-11-02复查胸部CT示两肺病灶较前吸收,部分新发,建议抗炎后复查,肿瘤指标提示CA125偏高,表明帕米帕利治疗有效,但考虑到患者CA125持续升高,舒鹏教授建议调整治疗方案为:“白蛋白紫杉醇+帕米帕利”靶向联合化疗,治疗2周期,病情评估稳定。2022-01-03患者复查胸部CT示:两肺多发结节,较前2021.11.2部分病灶有吸收,部分新发,考虑炎性结节可能大,建议抗炎后复查。全腹部CT平扫+增强示:卵巢癌术后改变,盆腔积液较前2021.10.30基本吸收。结合患者CA125持续偏高的情况、胸腹CT复查结果,舒鹏教授建议2021-01-06起于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使用该方案治疗4周期后,患者2022-07-21复查CT示:双侧颈部多发小淋巴结,其中左锁骨上窝一枚小淋巴结较前稍缩小;前片所示左肺下叶炎症本次基本吸收;两肺多发小结节,较前病灶有吸收,部分新发及略增大;余较前相仿。本次复查肺部及左锁骨上窝转移灶出现退缩,精神体力状态均佳,各项指标控制平稳,故继续使用原方案进行维持。
值得关注的是,患者在完成西医治疗的同时坚持配合服用舒鹏教授自拟方药口服治疗至今,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与体力状态,治疗的耐受性与反应性均佳。中医方面,舒鹏教授针对患者的证候、病机特点,辨证论治自拟方药,治以健脾益气,化瘀解毒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发挥治疗的最大疗效,从而实现临床最大获益。此外,住院治疗期间揿针埋针、刮痧治疗等中医特色疗法的加入也有效预防、缓解了患者化疗产生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众所周知,化疗、靶向药、免疫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且容易产生耐药性,正是这些毒副作用和耐药等瓶颈严重影响了中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存期。通过本例验案,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中西医结合,卵巢癌能得到更好控制,能使卵巢癌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更优的生存质量,起到“1+1>2”的效果!
本文是舒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