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方天富 三甲
方天富 主任医师
杭州市西溪医院 心内科

2022年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

481人已读

高血压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我国高血压患病人群已高达2.45亿,18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27.9%,而高血压知晓率51.5%、治疗率46.1%、控制率16.9%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022年10月8日是第25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规划纲要有关要求,坚持疾病以预防为主,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接受医院社区健康教育,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切实提高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什么是高血压?

正常血压标准<120/80mmHg,高血压定义为未服降压药,非同日3次血压,1.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诊室舒张压≥90mmHg。2.家庭自测血压监测,血压平均值≥135/85mmHg,3.24h动态血压监测,24h动态血压≥130/80mmHg,日间动态血压≥135/85mmHg且夜间动态血压≥120/70mmHg,以上三种测量方法均可诊断高血压,推荐24h动态血压监测.

哪些人易患高血压?

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过度摄入钠盐,高度紧张,A型性格,有肾病、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慢性疾病。

如何早期发现高血压?

1.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关注血压变化。

2.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经常测量血压。

3.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

4.有头痛头胀头晕乏力心悸耳鸣鼻衄等症状应该马上测量血压。

高血压病有何危害?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的临床综合征,其实质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少数高血压患者可能有头晕、乏力或流鼻血的表现。最终随着血管动脉硬化的不断加重出现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外周血管闭塞、动脉夹层破裂危及生命。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导致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率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高血压不能认为仅仅是中老年的事,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带来饮食结构改变,工作紧张竞争压力增加,我国25岁至34岁的年轻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超过20%。而且高血压发病越早,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越高,知晓血压,防治高血压要从年轻人开始。

一、预防高血压,从每一天做起,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1.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适量有氧运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高血压尤其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和高血压的易患人群。1级高血压部分患者,通过积极健康生活方式,血压可降至正常,尤其年轻人。

二、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治疗,控制血压。诊断为高血压,治疗策略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医生指导下个性化药物治疗。

三、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1.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每天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

2.血压达标标准:一般高血压患者,推荐降至130/8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

每个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监测和规范管理,没有捷径、秘方和神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保证我们生活质量。

方天富
方天富 主任医师
杭州市西溪医院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