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任卫东 三甲
任卫东 主任医师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如何科学管理?

344人已读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如何科学管理?

依据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2021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跃居世界第一位,为1.4亿,患病率占总人口的10.6%,并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我国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而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2010年的一项研究指出,与糖尿病有关的慢性肾病(CKD)低于与肾小球有关的CKD。但从2011年起,与糖尿病有关的CKD开始超过肾小球肾炎相关的CKD。201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两者的患病率分别为1.1%和0.75%。与非糖尿病肾病(NDKD)相比,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更高。

目前主要存在3种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的病理状态,分别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本文主要从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两方面进行阐述。

DKD的诊断

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有明确的的糖尿病史,同时与尿蛋白、肾功能变化存在因果关系,并排除其它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与系统性疾病,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DKD:

  • 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mg/g 或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mg/24h,且在 3-6 个月内重复检查 UACR 或 UAER,3 次中有 3 次达到或超过临界值;排除感染等其它干扰因素
  • eGFR<60mL/min/1.73m2达 3 个月以上
  • 肾活检符合 DKD 病理改变

DKD临床诊断的主要标准:

1. 糖尿病病程

  • 糖尿病病程对DKD和NDKD的意义较为明确;
  • 一般DKD患者糖尿病病程长于NDKD患者;
  • 糖尿病病史5年是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糖尿病病史短并不能排除DKD。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DKD的高度特异性指标。缺乏DR有助于NDKD的诊断,但不排除DKD;存在DR有助于DKD的诊断,但也可能是NDKD。

  • DR与DKD之间有显著相关性,预测DKD存在是具有高灵敏度(0.65)和特异度(0.75);
  •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存在与DKD的经典结节性硬化有关。

3. 白蛋白尿

白蛋白尿对诊断DKD的特异性不足,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则更加稳定。

  • 蛋白尿对预测病情的转归存在局限性;
  • 白蛋白尿不完全反应真实的组织学损伤,叠加的其它肾脏疾病治疗导致治疗后尿蛋白转阴;
  • 部分DKD患者病理改变先于临床表现而出现,部分患者虽无蛋白尿但有eGFR下降;
  • 符合糖尿病患者6个月内3次肾功能检查,至少 2 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并排除急性肾损伤及其他原因引起的eGFR下降;6个月内至少2次以上尿检正常UACR<30mg/g 或尿蛋白排泄率(UAER)<30mg/24h;肾活检符合DKD病理改变,同时排除其他原发性、继发性或系统性疾病,属于正常白蛋白尿型糖尿病肾病。

4. 血尿和活动性尿沉渣

血尿提示NDKD作为糖尿病合并肾损伤患者肾活检的指征之一,活动性尿沉渣预测NDKD特异性几乎是100% 。

  • 血尿和活动性尿沉渣对2型糖尿病患者NDKD的预测值分别为81%和100%;
  • 肾小球源性血尿对NDKD的预测性为93.75%。

5. 肾动脉阻力指数(RI)

RI在鉴别DKD和NDKD方面具有潜在作用,RI的预测有助于DKD和NDKD的鉴别诊断:

  • DKD组RI值显著高于NDKD组,RI鉴别诊断DKD的最佳临界值为0.66;
  • RI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名感性(81.5%)和特异性(78.6%)。

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营养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注意如下事项:

  • 透析的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的蛋白摄入为1-1.2g/kg/天;
  • 应摄入个性化饮食,富含蔬菜、水果;减少加工肉、精致碳水化合物和甜味饮料的摄入;
  • 钠摄入量<2g/天;
  • 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周至少持续150分钟,或达到心血管和身体耐受性相适应的水平;避免久坐;减少跌倒风险;进行走路,骑行车,跑步等体育活动。

药物治疗推荐如下:

  • 优化血糖控制,以降低慢性肾病风险或减缓其进展;
  • 对于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建议估计肾小球滤过率≥25L/min/1.73m2和尿白蛋白≥300mg/g肌酐的患者使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以减少CKD进展和心血管事件;
  • 在2型糖尿病和CKD患者中,当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和尿白蛋白肌酐分别为≥25 mL/min/1.73m2或≥300mg/g时,考虑额外使用SGLT2i;
  • 在心血管事件或CKD进展风险增加且无法使用SGLT2i的CKD患者中,建议使用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
  • 在尿白蛋白≥300mg/g的CKD患者中,建议将尿白蛋白降低30%或以上;
  • 建议优化血压控制和降低血压变异性;
  • 在无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若血清肌酐小幅升高(≤30%)勿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
  • 在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非妊娠患者中,对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299 mg/g肌酐)中度升?的患者,建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对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0 mg/g肌酐和/或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 60 mL/min/1.73 m2的患者,强烈建议使用;
  • 当使用ACEI、ARB或利尿剂时,定期监测血清肌酐和钾水平,以发现肌酐升高或钾变化;
  • 在血压正常、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正常(<30mg/g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中,不建议使用ACEI或ARB作为一级预防。

通过提高诊断的精准性,结合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措施,实现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终极管理目标-全面综合管理,根据靶目标、药物选择和剂量进行个性化治疗,最终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任卫东
任卫东 主任医师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