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夫,核磁报告上写了这么多,我的关节是不是没救了?
首先,所有的影像学检查,比如X光,CT以及核磁(MRI)都是间接的、无创的检查,都是大夫最终确诊的线索。
打个比方,电视剧里面侦探查案,所有的线索,比如监控、聊天记录、定位信息都是帮助破案的,将他们汇总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而仅靠单纯的一个信息无法破案。所以医生也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和查体、病史等等的信息,才能对患者的疾病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从而最终“破案”。
我们在核磁片子上看到的无外乎黑白两种基本颜色,核磁对所有含水的组织会显示不同的颜色,比如在T2相的片子里,呈现为白色,含水越多约白,那么所谓的“积水”就基本是纯白的。核磁的成像很复杂,也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上述只是非常简化的粗略概括,如果真要一句话说清,就是听门诊大夫的诊断就对了。
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列举一下核磁报告最常见的几种“问题”:
1. XX关节少量积液
我们知道,关节里面都是有一定量的润滑液,而这些润滑液是能在核磁上显示出来的,所以,少量积液基本就等于是个正常的现象。
2. XX韧带损伤
拿膝关节为例,膝关节周围有很多韧带,只要受到的损伤在核磁上能发现,报告上都会写损伤,但是这些损伤可能大多数是没有什么临床意义的,当然如果有症状,那么需要咨询一下专业的医生,大多数情况下也不必过分担心。
打个比方,人体就像一辆汽车,如果的车门有一处小划痕,那么汽车的“核磁报告”就会写成:车门损伤,我想不会有人因为这个小小的损伤就去换掉车门或者重新喷漆吧?
3. 术前就是XXX损伤,为什么术后的核磁报告还是这么写,手术是不是白做了?
术后的核磁,报告仅供参考,最终判断要靠专业的临床医生。为什么报告仅供参考呢?因为术后的核磁有很多混杂因素,比如手术的入路、手术切口、外科缝线、半月板缝合器、韧带螺钉等等都可能与损伤的信号相似,甚至愈合后的半月板、韧带、软骨成像也会与损伤后的类似。就像一辆汽车出了事故之后,做了修复钣金喷漆、换个螺丝、换个大灯之类的,虽然故障修好了,汽车运行也没问题,但是做个检查也还是能看出来的。
4.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就像上面说的韧带损伤一样,半月板损伤很常见,也并不是所有的半月板损伤都真的受过“外伤”。年龄大了,干体力活比较多,运动比较多等因素也会出现由于磨损、退化造成的半月板损伤。大多数的半月板损伤,如果没有症状,并没有治疗的必要,通常做一做康复理疗,症状就能得到好转。当然,如果出现膝关节明显疼痛、绞索、卡顿,核磁又显示二度以上的半月板损伤,就要咨询专业医生了。
5. 那我们到底该不该看核磁报告呢?
报告当然要看,但是一定要请专业的临床医生来解读,并相信临床医生的专业性。报告是影像科的医师出的,他们都有丰富的阅片经验,报告甚至可以发现很多临床医生没有注意的问题,报告也会忠实于您的这一份影像资料,尽量做全面的描述。说到底还是开头那句话,医生不仅需要影像学检查,也要结合查体、病史等等全面的信息,才能对患者的疾病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从而最终“破案”。
本文是李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