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赵阳
赵阳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北京 眼科

红光好还是蓝光好?儿童到底要不要防蓝光?

358人已读

我是赵小刀,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长久以来,儿童近视防控到底需不需要防蓝光,始终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业内存在广泛的争论,多数医生认为防蓝光跟近视防控关系不大,所以,我们以往在讲解近视防控时,很少谈及防蓝光。

前不久,《视光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通过研究光照后瞳孔反应(PIPR),探究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接受不同的光刺激对眼轴长度的影响。这篇文章研究了蓝光对近视的影响,带来一些启发,在这里,我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红光、蓝光远视离焦(成像滞后)、近视离焦(成像超前)一直是近视防控的重要话题,这项试验研究了眼睛获得远视离焦和近视离焦后,再接受红光、蓝光照射的一系列眼轴变化,相当有趣。

试验是这样进行的:

参与者

16名18~25岁的正视青年。

研究方法

试验眼-右眼

第1步:洗脱,试验开始前,受试者被要求在<10 lux的昏暗光线下执行10分钟的双眼远望任务(观看6m处的物体),以消除之前视觉任务对测量的任何残余影响。


第2步:受试者右眼接受5s光照(红光和蓝光),测量一系列眼轴变化。

第3步:受试者右眼分别配戴-3D和+3D的日抛型隐形眼镜,获得远视离焦和近视离焦。观看6米远的灰阶电影2小时后,再分别接受5秒红光或者蓝光光照,再测量一系列眼轴变化。

试验分为多次进行,每次试验之前都进行洗脱步骤。

对照眼-左眼

左眼不照射不离焦,采集左眼的瞳孔变化值。

相关参数

红光为625nm,辐照度3.74*1014 photons/cm2/s,照度1030 lux,功率密度0.119mW/cm2;

蓝光为470nm,辐照度3.29*1014 photons/cm2/s,照度681 lux,功率密度0.139mW/cm2。

2h离焦期间,受试者在昏暗的房间(<10lux,观看6米远的灰阶电影)。

注1:蓝光有“好蓝光”和“坏蓝光”一说,通常认为415~455nm的蓝光是“坏蓝光”,本研究所使用的470nm属于“好蓝光”。

注2:隐形眼镜的厚度在眼轴计算中被去除。


试验结果1

通过蓝光照射后,眼睛的缩瞳反应更强,远视性离焦引起的眼轴增长更多:

佩戴-3D隐形眼镜2小时,诱导的远视离焦导致眼轴长度增加了+0.012±0.006 mm;

佩戴+3D隐形眼镜2小时,诱导的近视离焦导致眼轴长度减少了-0.014±0.006mm。

这个结果可能有些晦涩难懂,那么,我们直接来看下,这个研究结果对近视防控有什么意义。

平常我们戴雾视镜看电影/电视/远像雾视屏等望远场景时,可以形成近视性离焦,也就是成像超前,这对缩短眼轴有帮助,在这个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

雾视镜+望远利于防控,这早就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了,没什么稀奇,这篇文章还解答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戴雾视镜看电影(场景黑暗),对近视防控有效吗?

从这篇研究结果看,环境光线暗,并不影响雾视治疗的缩轴效果。但太暗的光线可能增加疲劳感,还是要有所关注的。


试验结果2


上图A可以看到,在远视离焦引入前,暴露于红光或蓝光刺激对眼轴长度没有影响。

而上图B可以看到,在远视离焦2小时后,眼轴增长了。然后再照灯光,照红色时没什么变化,而照蓝光后眼轴长度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刺激后60、120和180s。

即,在远视性离焦2小时后,短波长蓝光刺激会加重远视离焦的反应,导致眼轴长度在远视离焦的增长基础上再进一步增加,在刺激后60、120和180 s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这个结果对近视防控又有什么意义呢?

近距离用眼时,比如写作业、玩手机,因调节滞后造成远视离焦(成像滞后),刺激眼轴发展,这时候470nm的蓝光刺激会进一步加速眼轴增长。所以从近视防控的策略,在环境灯光中,减少蓝光是合理的选择

此前文章中,我也提到过,之前有猕猴实验发现低色温的光谱可以有效延缓眼轴的增长,而低色温自然蓝光少,跟这篇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


研究成员:中科院胡新天教授团队

研究课题:人工照明光源对眼轴发育的影响

胡新天课题组使用32只幼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由不同色温构成的四种典型光源来研究色温与眼轴增长之间的关系。

经过365天的观察后,低色温光照下的猕猴的眼轴增长显著小于高色温光照下的猕猴的眼轴增长,并且在整个观察期间,这种效应是持续和稳定的


低色温照明可以显著减慢猕猴眼轴的增长,从而起到减少近视发生的作用


图为实验中能够延缓眼轴增长的功能性光谱

更多灯光科普,点击下方

《灯光质量影响近视发展?实锤来了》

试验结果3

如下图所示,与远视性离焦不同,当诱发近视性离焦时,5s的红色和蓝色刺激对眼轴长度没有显著影响。


这个结果对临床没啥意义,就不展开讲了。

文章最后说,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蓝光刺激黑视蛋白会使远视性离焦引起的眼轴长度进一步增加,超过了单纯离焦引起的眼轴长度增加。相反,蓝光刺激黑视蛋白对近视性离焦后的眼轴长度没有影响。

黑视蛋白是一种在视网膜中的神经节细胞蛋白。虽然黑视蛋白并不能帮助人们看清物体的形状,但它们却能够与光,特别是蓝光发生反应

这表明在持续暴露于远视性离焦(近距离用眼)后,黑视蛋白活性增加。所以,长期近距离用眼后,蓝光刺激引起的眼轴长度增加,可能和黑视蛋白活性增加有关。

但值得指出的是,关于颜色、色温对近视的影响,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例如下面这篇文章就认为高色温可能更好。


这篇文章研究了幼鸡在荧光灯和全光谱灯光下的眼轴变化,前14天通过形觉剥夺诱导近视(眼轴增长),然后在不同灯光下生长,观察近视恢复(眼轴缩短)的情况。


结论是,全光谱LED灯光明显优于荧光灯,我们也多次强调过全光谱LED灯光对近视防控的帮助,结论是一致的。

但这篇文章还观察到,相较于4000色温,似乎6500色温的光线下,D28时眼轴恢复的更多,但这个差距太小,我觉得可以忽略。所以,有一篇科普文章依据这项研究,就给出中小学生不要防蓝光的结论,我认为证据不足。

而且科学研究的试验对象有鸡、鱼、树鼩、鼠、猴及人等很多种,当结论不同时,我们更愿意采信猴和人的实验结果。


总之,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混色光,基于LCA原理,我们更推荐低色温、低蓝光的全光谱灯光,这个在各种研究中,结论相对一致。

而单色光环境中,不同颜色的灯光对近视的影响,那可就热闹了。不同物种、不同的实验设计,得出的结论可能相反。单色光对近视的影响,与视网膜特殊受体有关,机制更加复杂,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等待更确定性的结果。


引自《大国护眼之策》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您想学习近视防控相关知识,欢迎阅读《大国护眼之策》,或者学习《大国护眼学堂》视频课程。

近视防控技术刚刚取得突破,现在正处于认知不断更新的时代,知识的溪流缓慢流淌,从山顶普及到山脚,到你的身边,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处于这个时代家长们,需要投入一点时间去认真学习近视防控的科学原理和最新认知,躺平只想着抄作业是不行的。

近视防控有很多新知识,你必须深入学习,才能用对方法,才能选对参数,才能用地安心,才能坚定信念。我经常说,现在孩子近视发展的方向,60%取决于家长的认知,30%取决于指导防控策略的专业人士,10%取决于孩子的基因。家长学习越认真,孩子近视防控效果就越好。

赵阳
赵阳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北京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