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未病”与“保关节“手术
相传魏文王曾经问神医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那么请问,在你们三兄弟中,究竟谁的医术是最好的呢?”
扁鹊回答:“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的医术差些,而我是三个人中医术最差的那一个”。
于是魏文王很好奇的问:“那为什么你在兄弟三人当中是最出名的呢?”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病人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体不适,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这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因为他治未病,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明显,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有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叫做“治未病”,所以每次路过飘满药香的中医院,必然有一扇门,上面写着“治未病科“,神秘而有韵味……
保关节手术,也是“治未病”
二十世纪是骨科大发展的时代,关节置换手术是最杰出的成就之一。自从纽约特种外科医院发明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之后,经过全世界医生及科学家的改良,这种手术已经非常成熟。以至于全国每年有七八十万人得益于这个手术,主要病种为骨关节炎及创伤性关节炎。但毕竟是假体,不是自己身上的东西,结合上面扁鹊的故事,我们不禁会想,能否在发病前预防,保住关节呢?对于原发性的关节炎性疾病,减少关节磨损是个办法,但很难实施,谁能杞人忧天、天天躺着不动呢?但对于另一些病人,下肢力线异常的病人和中青年早期股骨头坏死是有简单方法可以防止关节置换的。
腿不直,也就是力线异常
简单说,我们人类站立的时候,如果髌骨朝前,从股骨头到踝关节中点画一条线,这条线会通过膝关节中点(会有一点点偏移),但如果偏多了就是异常。 肉眼可见的就是O型腿或X型腿 ,踝关节的内外翻。一般情况,这种轻度的力线偏移,在年轻时候不会有疼痛的表现,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一天就会出现膝关节、踝关节的疼痛,这时候只是不平衡出现的早期,休息即可缓解,但随着症状的持续加重,软骨不可逆损坏变性严重,就必须要换关节了。如果早期刚刚出现疼痛的时候矫正这种偏移,是否可以挽救关节?答案是肯定的。

胫骨高位截骨与保膝
以内翻性膝关节炎为例,压力和变性集中在膝关节的内侧,如果我们通过截骨矫正了膝关节的力线,这样压力就会均匀的分布在膝关节的内外侧,疼痛症状就会消失,内侧关节的变性就会被按下暂停键。

胫骨高位截骨的原理
踝上截骨与保踝
同样的道理,对于内翻性踝关节炎,由于踝关节内翻,距骨就会向内倾斜,这时全身的重量内侧分担过多,于是不堪重负,软骨碎裂。那么在刚刚出现症状时,通过截骨的方式把力线矫正了,也就缓解了内侧的压力,踝关节的关节炎也就暂停了。

骨瓣移植与保髋
对于年轻人的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显然不合适(关节的使用寿命以及年轻人的大运动量),对于早期的股骨头还没有塌陷的情况,及时将坏死的骨取出,将新的骨头填进去,并应用带血管的骨移植,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示意图
回到开头扁鹊的故事,应用小成本、小创伤的治疗理念在疾病开始的时候就把病治好是多么令人神往的技术!不论西医和中医,都有这种朴素的思想和神奇的手段,只不过中医的“治未病”这个名字足以显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本文是潘俊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