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春晖 三甲
刘春晖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

经鼻术后嗅觉减退是怎么回事?

238人已读

嗅觉的感受器主要分布于鼻腔的上鼻甲、中鼻甲上部及对应的鼻中隔处黏膜的嗅细胞上,其感受到气味分子之后,经嗅神经传导,经筛板的筛孔入脑,将气味感觉传递给大脑的嗅球。

因此,上述路径上的任何损伤或刺激都会造成嗅觉障碍,而经鼻蝶垂体瘤术后嗅觉减退主要是嗅觉感受器障碍所致,可能的原因有: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瘤过程中导致鼻粘膜受伤;鼻粘膜暴露于器械操作时的反复摩擦之中,并不同程度电凝损伤等,鼻粘膜、鼻中隔、鼻甲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术后鼻腔纱条拔出后,鼻腔形成血痂,有黏液分泌物,可能覆盖嗅觉黏膜或遮挡至嗅区的气流,使嗅觉感受器不能感受到气味分子;筛窦、上颌窦、蝶窦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液,而且嗅黏膜分布区域与筛窦、上颌窦的解剖关系紧密。术后未能对鼻腔规律复查,忽视嗅觉的客观检查,可使鼻粘膜炎症加重,从而造成嗅觉减退甚至丧失。

部分患者术后1周就可以察觉到不同程度嗅觉障碍,甚至可以呈重度嗅觉障碍或嗅觉丧失。术后6个月左右大多患者嗅觉就可以有明显恢复了,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永久嗅觉障碍。

术后应重视对嗅觉的检查和嗅功能的保护,可定期进行鼻腔检查、正确鼻腔用药、常规鼻腔冲洗(脑脊液鼻漏者除外),可有效消除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清楚鼻腔鼻窦分泌物,促进术腔黏膜愈合及上皮化,使鼻粘膜病变(包括嗅区黏膜)逐步良性转归,以利于术后嗅觉功能的改善。

刘春晖
刘春晖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