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胜
副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
骨科
关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常用临床分类分型
257人已读
骨折分类
AO/ASIF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分类是将其分为楔形变、塌陷、楔变和塌陷、“Y”形骨折、“T”形骨折以及粉碎骨折。1990年,AO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胫骨近端骨折的分类,将其分为A、B、C3种,每一种骨折又分3个亚型,代表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现在,比较合理、临床上应用也最广泛的一种分类是Schatzker(1993)分类,它归纳总结了以前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6种骨折类型。

Ⅰ型:外侧平台劈裂骨折,无关节面塌陷。大多数发生在松质骨致密,可抵抗塌陷的年轻患者。
Ⅱ型:外侧平台的劈裂塌陷,是外侧屈曲应力合并轴向载荷所致。常发生在40岁左右或年龄更大的年龄组。
Ⅲ型:单纯外侧平台塌陷。关节面的任何部分均可发生,但常常是中心区域的塌陷。根据塌陷发生的部位、大小及程度,外侧半月板覆盖的范围,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后外侧塌陷所致的不稳定型比中心性塌陷为重。
Ⅳ型:内侧平台骨折,因内翻和轴向载荷所致,比外侧平台骨折少见得多。常由中等或高能量创伤所致,常合并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腓神经或血管损伤。
Ⅴ型:双髁骨折,伴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陷和移位。常见类型是内髁骨折合并外髁劈裂或劈裂塌陷。
Ⅵ型:双髁骨折合并干骺端骨折。常见于高能量损伤或高处坠落伤。X线像检查常呈“爆裂”样骨折以及关节面破坏、粉碎、塌陷和移位,常合并软组织的严重损伤,包括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和血管神经损伤。
本文是孙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