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胡卫东 三甲
胡卫东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胸外科

老人患食管癌吞咽困难 胸外科医生以机器人手术根治

229人已读

六旬老人吞咽困难,影响进食,日渐消瘦,就医才知不幸罹患食管癌。好在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胸外科医生以机器人手术精准为他清除了病灶,老人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老人王某(化姓)家住武汉,半年前突然出现吃饭吞咽困难,他以为是年龄大了,食管变细,开始并没在意。而随着时间推移,王某进食越来越困难,到最后连稀饭、面条都不能够吞咽,遂于8月下旬由子女陪伴到中南医院就诊。胸外科胡卫东主任医师根据检验报告和患者现状初步诊断为食管癌,并告知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老爷子的身体无法承受更多,一家人立即同意手术。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医生发现,患者食管上段淋巴结很多,神经血管粘连异常的紧,且肿大淋巴结卡在颈胸交界处,而既往的胸腔镜手术完成复杂动作和精细操作时容易受限,术中视野有限,难以清扫彻底。而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能结合3D立体成像,放大解剖视野,使视野更清晰,能让手术的精准度明显提高。经缜密周到的术前讨论,胡主任团队决定实施机器人手术。王某听后一脸茫然,表示只听过“微创手术”“胸腔镜手术”,对机器人手术非常陌生。于是,胡卫东耐心地讲解了该手术的优势,详细沟通后,患者及家属纷纷表示赞同做机器人手术。

8月29日,胡主任医师团队为王某实施了机器人辅助胸腹联合腔镜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胡主任操作娴熟,成功将食管癌切除,仔细游离出双侧喉返神经,对神经周围的淋巴结进行了彻底的清扫,同时清扫了上、中、下纵隔各站淋巴结。整个手术规范、精准、微创,耗时短,几乎无出血。术后第9天,患者便康复出院。

胡主任-手术直播.png

据介绍,中南医院装配了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技术平台,由机械臂系统、医生控制台和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以达芬奇机器人的四条机械臂为助力,外科主刀医生突破了人手、人眼和空间的局限,是人类利用高科技技术和临床手术相结合的最尖端形式,进一步实现精准化诊疗,开启胸外科高精尖微创手术新时代。

与传统的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更精准,3D高清影像技术,将视野放大10倍以上,便于医生清晰操作,提高手术精准度;更灵活,拥有7个自由度的可转弯手术机械臂;更稳定,自动滤除颤动技术,可以更高效地降低人手生理震动,提高手术精确性和稳定性,更好地实现精细切除、缝合;更微创,更小的创口、更隐形的疤痕、更少的术后副作用和更短的愈合周期。达芬奇机器人更适用于人体深部操作空间非常狭小的手术,将“不可能的手术”变为可能。此外,机器人手术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外科医生在体力上的短板,人机分离,医生坐着操作,避免了复杂手术长时间站立导致的疲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精准度。

胡主任机器人手术.png

目前,中南医院胸外科机器人手术涵盖绝大部分胸外科领域病种,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步入全国先进行列。胡卫东主任医师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已成为中南医院胸外科的常规手术方式,具备所有手术共同的优势,因其更精准、创伤更小、出血更少,在治疗疑难重症病例具有很大优势,为高龄、危重患者的微创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胡卫东
胡卫东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