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便总是有问题,这样的“难言之痛”如何应对?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几种场景:
① 你是否控制不住便意,来不及跑到厕所,就已经漏了出来……
② 你是否排便好像不受自己控制,大便偶尔还污染内裤?
③ 你是否数日排不出便便,腹部还总是肿胀难忍?
④ 你是否蹲在厕所许久,等待又等待,使出全身解数便便却迟迟不发动?
⑤ 你是否拉完一看,便便干涩成块,上面可能还带点血?
有的人看到这里可能已经“老泪纵横”,这种痛,你懂的!但真的不想再承受……

如果你有上述①②症状,可能是发生了大便失禁;而如果是出现③④⑤类症状,你可能是得了便秘。
便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20%以上,而大便失禁发病率较低,主要是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导致的。尽管很多人经常调侃自己便秘、痔疮、脱发等种种问题,仿佛它就是个小毛病,但如果便秘症状总是持续,它不仅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健康也是一种威胁,近年来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需要我们正视且重视。那么排便障碍疾病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01 怎样才算得了便秘?是哪一种便秘?
便秘是一种(组)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
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3次,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腹胀。
如果你有上述2种以上症状,且病程 ≥ 6 个月,可能是得了为慢性便秘。
对于多数患者,便秘是由粪便通过结肠时间过长所致。根据病因划分,便秘大致可以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一种最为常见的便秘,即不是器质性疾病和其他系统慢性病引发的便秘。一般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NTC)及混合型便秘。
器质性便秘:主要是肠道、肛门疾病引发的便秘(常见的疾病有肠梗阻、肠道肿瘤等)。
其外,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也可能导致便秘的发生,主要是一些慢性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低血钙或高钙血症等。
02 出现便秘的原因及危害

慢性便秘的发病率约为4-10%,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并且,在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约为男性的2倍。
出现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饮食及运动因素:如膳食纤维摄入较少、液体摄入不足、运动量太少导致结肠蠕动较少大便干硬难以排出
便秘家族史: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生活环境相似有关
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
排便习惯:长期“憋便”会导致便意消退,导致功能性便秘
药物的使用:如抗抑郁药、抗过敏药等
长期便秘会引发一系列危害,比如可能会造成腹胀、恶心,引起口干口臭从而影响食欲;同时会还会导致或加重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状态,打乱生活和工作;进一步导致肤色暗沉、长痘、长斑等皮肤问题,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除此之外,长期便秘还会引起痔疮的发生,对于女性患者而言,长期的大便干燥甚至还有会阴撕裂的风险。
03 被称作“灰姑娘障碍病”的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一般定义为在社会不能接受的时间和地点发生粪便或气体经肛门不自主排出、大便次数增多。据国外统计,社区≥65岁人群中肛门失禁发生率最高可达10%。

便失禁一般定义
大便失禁主要是由于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或者受支配的神经受损而引起的,如:
先天性疾病(高位锁肛、发育不全,先天性肛门括约肌不全)
手术或外伤(肛门手术、女性阴道分娩导致的括约肌损伤)
神经系统疾病(脊柱裂、糖尿病神经病变、多发性硬化症等)
大便失禁常引起肛周皮肤溃烂,尿道、阴道感染。故便失禁使人自我孤立,自主能力下降,继而引发性功能紊乱、性欲下降和性生活障碍,逐渐衍伸成为严重影响患者和家人生活质量的“大问题”。
04 得了排便障碍疾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想要改善排便障碍疾病,远离“难言之痛”,主要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来实现。
一、便秘的保守治疗
生活方式的改变
① 调整饮食和饮水:摄入更多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西兰花、南瓜、燕麦、扁豆),多吃杂粮和蔬菜,膳食纤维可留住肠腔水分并增加粪便体积,从而缩短肠道通过时间,有效促进排便。建议每日摄入纤维素25~35g;保证一定的饮水量(一般每日建议饮水1.5L~2L)

①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晨起的起立反射可促进结肠运动,有助于产生便意。建议便秘患者在晨起和餐后2 h内尝试排便。
② 增强锻炼,促进肠道蠕动,利于通便。
药物治疗
对于轻、中度便秘患者,还可进一步接受药物治疗,治疗便秘的药物包括容积型泻剂(例如硫酸镁、欧车前等)、渗透性泻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必要时还可选用刺激性泻剂进行短期或间断使用。
二、大便失禁的保守治疗:
饮食调整
患者要避免引起稀便和增加排便次数的食物或饮料。纤维和填充剂,例如天然欧车前,甲基纤维素或者合成聚卡波非,可能增强大便硬度,有效治疗大便失禁。
提肛运动:静坐,放松,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闭双眼,配合吸气时,向上收提肛门,提肛门后稍微憋一下气,然后配合呼气时,全身放松。
排便训练:建立规则排空肠道的习惯,减少肛门失禁的现象。
肛门灌洗:肛门灌洗可以减少大便失禁的发作。
生物反馈:帮助括约肌训练,协调盆底肌活动,改善阴部神经肌肉功能。
04 便失禁和便秘的手术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的大便失禁患者以及便秘症状较为严重的顽固性便秘患者,可以进一步选取手术治疗:
大便失禁:肛管括约肌修补术、肛管前方括约肌折叠术、骶神经调控术 等。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全切术或者次全切除术、末端回肠造口术、骶神经调控术等。
排便障碍型便秘:经腹直肠悬吊术、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等。

注:骶神经调控疗法的肠道适应症包括慢性大便失禁和功能性便秘。
其中,骶神经调控疗法作为一种“微创、可逆、安全”的治疗方式,为功能性便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成为接受损伤和危险性较大手术前的更优选择。
05 正视疾病,及时就医是关键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王志刚主任表示,遇到便秘难题,记得调整好心情、优化饮食结构,症状较严重时务必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合理规范诊疗。
专家介绍:

王志刚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 教授
专业擅长:
1. 结肠癌、直肠癌,胃癌等各种胃肠道原发肿瘤及癌症腹膜转移等;肠息肉摘除后病理恶变手术等复杂疑难疾病的综合方案诊治
2. 排便功能障碍(大便失禁及便秘)类疾病的诊治
3.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癌),腹股沟疝等常见疾病的诊治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胃肠肿瘤的传统根治手术和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开设并领衔国内首个复杂肠癌多学科诊治整合门诊。
部分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青委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脏器联合脏器切除和质量控制学组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胃肠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结直肠疾病诊治中心委员
本文是王志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