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程环 三甲
程环 副主任医师
菏泽市立医院(总院) 小儿科

宝宝的睡眠

71人已读

基本上在一岁之内,也就是出生以后头一年,必须完成三大任务:

第一个任务,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食物的引入和不同食物的添加。也就是说,1岁内基本完成从液体奶向成人固体食物的过度。(辅食添加,是孩子食物转化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参考阅读本公众号辅食添加篇)

第二个任务,就是要完成睡眠规律的养成。(此文目的所在)

第三个任务呢,就是神经心理的发育。包括运动、语言、感知、思维、个性、情感等多方面。(内容多多,牵涉广泛,需要慢慢来)

总结起来,就是吃、睡、玩!而今天所说的重点内容,是宝宝的睡眠问题。

睡眠曾被认为是一种被动的休息状态,但现有的研究证实:睡眠的过程中其实大脑处于另一种活跃状态,而这种状态对儿童的生长和神经发育都至关重要。睡眠对孩子大脑发育的重要性,就像食物对身体发育一样重要。

睡眠有三大核心要素: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节律。我们最常关注的睡眠时间只是其中一部分;而我们平时所说的睡得踏实、或者打呼噜、梦游,是跟睡眠质量有关的;而睡眠节律就是睡觉的点,白天晚上睡颠倒就是睡眠节律出问题了。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宝宝获得良好的睡眠呢?

首先,需要了解0-1岁宝宝的睡眠特点。

新生宝宝睡眠特点:

宝宝刚离开妈妈子宫时,还未形成睡眠昼夜节律,睡眠缺乏规律。这时宝宝每天除了哺乳与排泄所占的大约6-8个小时外,其他时间均处在睡眠状态并分布于全天的24小时内,此时宝宝的睡眠相当脆弱,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

3-4个月宝宝睡眠特点:

宝宝出生3~4个月之后,在外界光、声音、喂养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熟悉了这个新奇世界的秩序,睡眠与外周环境越来越同步,白天清醒的时间在延长,睡眠更多的集中于夜晚完成。这时,宝宝身体里参与睡眠调控的褪黑素分泌,以及体温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也出现昼夜波动,预示着宝宝睡眠昼夜节律初步形成。在睡眠中,宝宝会出现肢体颤抖,有时还会做吸吮动作、扮鬼脸、抽动鼻子或微笑。爸爸妈妈可能会认为宝宝睡觉不踏实,其实这些都是宝宝活跃睡眠过程的正常表现。

5-12个月宝宝睡眠特点:

出生5-12个月的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向成人模式发展,由刚出生时一整天无规律的小睡状态,逐渐变为“晚上主要睡觉,白天主要活动”的状态,而且晚上连续不间断睡眠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1岁宝宝睡眠特点:

宝宝从出生到1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加,白天小睡的次数逐渐减少,每次小睡持续的时间也逐渐缩短,夜晚宝宝醒来的频率也会随之降低,醒来后再次入睡的时间也在逐渐缩短,连续睡眠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这些都意味着宝宝正在努力地适应爸爸妈妈睡眠的节奏。

宝宝到1岁时,基本上可以建立较稳定的睡眠模式,即长时间的夜间睡眠和白天2次短暂的小睡模式。

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认识不同阶段宝宝睡眠的特点,尊重其规律,善加引导,而不是过度干预。这也是我们的“教”之道之根本!

敲黑板了,重要知识:婴儿优质睡眠的三要、三不要。

“三要”指的是:

要在宝宝犯困时放到床上,培养其独自入睡能力;

要让宝宝与父母同屋不同床,有助于夜晚连续睡眠;

要用纸尿裤等养育行为方式提高宝宝夜晚睡眠效率。

“三不要”指的是:

不要依赖拍抱或摇晃等安抚方式让宝宝入睡;

不要让宝宝只有在喂奶后才能入睡;

不要过度干扰宝宝夜晚睡眠。

父母过于积极参与宝宝入睡过程,不仅会使宝宝入睡时间长,也会增加宝宝夜醒后再次入睡的困难,因此父母应摒弃抱睡、奶睡等不良哄睡习惯,防止不良睡眠联结形成,“放手”让宝宝享受安静睡眠,以学习如何安抚和充实自己。父母更多的工作和精力可以放在设置安全的睡眠环境、建立规律的睡眠常规上,固定的睡眠流程能够防止入睡困难发生。

送给照顾者的几句话:

睡眠对人生各个阶段都很重要,不仅仅是对孩子重要。睡眠充足,我们会变得更快乐,减轻焦虑和抑郁;而缺少睡眠会影响我们的各个方面。在孩子出生的最初几个月,照护者要尽可能遵循“婴儿时间”,不可能睡一整夜,困倦时只能小睡一会儿。随着宝宝睡眠规律的变化,宝宝开始睡整夜觉,这时您的身体也需要调整时间,恢复以前的睡眠模式。请试着找出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睡眠规则,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这同时也是在帮助孩子学会自律和自立,在此过程中,您可能会惊奇于宝宝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

愿共享美好夜间睡眠。

相关参考文献来源: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指南》。


程环
程环 副主任医师
菏泽市立医院(总院) 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