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魏睦新 三甲
魏睦新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肠息肉的中药干预---让复发从此告别

1317人已读

最近有位患者朋友在平台向我们提出治疗请求,他是因为结肠、直肠多发息肉,我们中药在预防和治疗肠息肉反复发作方面有没有办法?显然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们会发现很多肠息肉患者往往还会合并胃息肉,有点还会合并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等,很多人息肉切除了没过多久又复发,其实这些在中医上都可以理解为体质问题,这个时候中医的介入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那么今天就借着给这位患者朋友解答疑问的基础上,用科普的形式,让更多有相同经历或者也在为此烦恼的朋友们既能有个更为清晰直观的认识,也能找到科学治疗方法。


首先什么是肠息肉?

肠道息肉泛指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癌前期病变,有的只是炎症增生的结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也正因如此,我们发现息肉,一定记得做一下病理学检测,明确下息肉的性质,方能及时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病理检查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这些类型中,有的是单纯的炎症引起,有的是有癌变风险的。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肠息肉的常见发病原因有哪些?

与前期科普的胃息肉相似,幽门螺杆菌感染、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肿瘤家族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均有关。而有研究证明往往男性、年龄≥60岁、肠息肉数量≥3枚、息肉的直径≥20mm、病理类型为绒毛/绒毛管状腺瘤,具备这些因素的患者肠息肉更易复发。

肠息肉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

由于病理性质的类型不同,肠息肉的临床表现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但主要以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为常见症状。比如大肠息肉:可无症状,或出现腹痛、腹泻、血便或粘液血便、贫血、低蛋白血症、低血钾、肠梗阻等;结肠息肉可有里急后重、便包、或排便次数增多等;直肠息肉大便带血,色鲜红、量不多,无自觉疼痛,排便时息肉可脱出,排便后还纳。总结下来就是,当出现以下四个症状时,很有可能是身体在跟你发出信号哦:①大便带血;②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③长期便秘和腹泻;④长期腹部隐痛。

肠息肉的治疗方案如何选择?

对于肠息肉的治疗,其实很简单,可以用直接钳除术以及ESD切除术EMR切除术等手术方法来直接去除病变息肉,但是我们也常常发现,很多患者切除肠息肉后,没过几年又复发了,我们甚至在临床上见过有些患者的肠道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息肉,手术已经无从下手,难得就这么放任不管吗?不,我们不会忍心看患者饱受煎熬,那么这种时候就不得不提出我们强大而神奇的祖国医学啦!


那么重点来了,我们的中医又是基于何种理论,如何巧妙的在肠息肉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呢?

现代医家根据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常将其纳入中医“肠癖”、“肠覃”、“肠中积聚”、“便血”等范畴。常见以下几种辩证类型:

1.肠道湿热证:

主症:腹痛腹泻,或大便带粘液或夹鲜血,大便臭秽,泻下不

爽,肛门灼热。

2.脾虚湿蕴证:

主症:腹胀或腹部隐痛,大便稀溏或黏腻不爽,夹不消化食物,

气短懒言,神疲无力。

3.血瘀内停证:

主症:腹痛明显, 呈刺痛, 痛处固定,便秘、便血或大便溏烂。

4.寒湿阻滞证:

主症;腹部冷痛,喜温畏寒, 大便搪薄或清稀如水, 大便夹

粘液,全身酸痛重着,肛口坠胀。

5.肝郁气滞证:

主症:胸胁或腹部胀痛、窜痛、痛无定处或痛引少腹,大便溏结

不调,或大便不畅,欲解不得。


最后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比起治疗,咱们中医更讲究的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也就是说,除了靠我们的中医专家辨证施治外,患者自身也需要一起努力,至少做到以下几点: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戒烟限酒。2) 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3) 用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4)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注:wps会员,部分照片来自WPS。如果涉及知识产权,请通知作者删除

魏睦新
魏睦新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