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泌乳素( PRL )腺瘤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泌乳素( PRL )腺瘤的原理是这类药物直接激动垂体D2多巴胺受体,模拟内源性下丘脑多巴胺的作用。除了减少 PRL 的分泌,D2受体激动还导致细胞蛋白合成机制的快速衰退,因此显著抑制 PRL 腺瘤细胞的体积。对细胞蛋白合成影响的效应,以及抗有丝分裂的效应,使得肿瘤快速且持续的回缩,因此这类药物可被作为首选的方法治疗 PRL 腺瘤患者,甚至对有占位效应的患者也可以首选多巴按激动剂进行治疗。
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后的典型表现是:血浆 PRL 水平立即(几小时内)下降并且肿瘤迅速(几天或几周内)回缩;在肿瘤缩小一段时间后,患者的视力逐步得到改善,具体改善程度与手术切除肿瘤相当;因此,患者的视力障碍不再是急诊手术的适应征。
肿瘤回缩程度:约80%的肿瘤体积缩小超过1/4,89%的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由于在 PRL >100000mU/ L (4000u g / L )组和5000~10000mU/ L (200~400ug/ L )组中,患者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后83%的肿瘤表现显著的回缩,因此认为,治疗前的 PRL 水平并不能可靠的预测肿瘤的回缩程度;而对于那些造成视交叉压迫的 PRL 大腺瘤,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后有85%的肿瘤有明显的回缩。
回缩时间:肿瘤回缩可以在应用多巴胺激动剂后的1~2周内发生。许多患者的肿瘤回缩程度能持续好几个月。有人推荐在应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的2~3个月内反复行 MRI 检查。如果肿瘤回缩程度较好,则延长检查的间期。
回缩程度和视力恢复: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后,大约40%的 PR L 大腺瘤在1-3个月内肿瘤体积回缩一半,而经上述药物治疗1年或更长者,约90%的肿瘤体积回缩一半以上。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