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一次性解决近视、老花眼和白内障
一、什么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眼病(图1、图2),通常是指晶状体的混浊所导致的视力下降,目前无论是滴眼液还是口服药,都没有被证明能治愈白内障,或延缓白内障的发展,手术依旧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以往,大部分老年人白内障术后都需要额外配戴眼镜,不是需要老花镜看近,就是需要近视眼镜看远。而自2013年新型人工晶状体问世之后,白内障手术已从传统的复明手术向现代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转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通过白内障手术提高视力,而是期望术后有更加优质、满意的视觉质量。让老年生活不仅看得见还可以和眼镜说再见。

图1

图2
二、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人工晶状体和普通人工晶状体有什么区别?
我们正常的眼睛通过内部肌肉的收缩,来控制晶状体的形状,实现看近处或远处时的“变焦功能”,就像照相机“变焦镜头”一样看近看远都清晰。“复明时代”植入的人工晶体都是单焦点晶体,也就是把我们原本自带变焦的眼睛,变成了“定焦镜头”,顾名思义就是只有一个焦点距离是最清晰的位置,如果选择看远清楚,看书看报看手机就得戴老花镜,如果选择看近处清楚,那走路遛弯看电视就得按照预留度数配近视镜。而新型的多焦晶体表面有特殊的衍射环设计(图3),光线通过晶体后能形成2或3个焦点。这样在白内障术后,还是相当于植入眼内一个变焦镜头,看远看近都不需要再戴眼镜。

三、什么样的人群适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1. 眼底功能正常;
2. 有强烈的摘镜需求;
3. 生活或工作活动需求丰富(远、中、近视力均有需求);
4. 能理性认知术后效果;
四、什么样的人群不适合多焦人工晶状体?
1. 存在眼底病变(比如高度近视黄斑病变、严重的老年黄斑变性等);
2. 较大度数不规则散光(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3. 眼部存在如小眼球、瞳孔明显异常、慢性葡萄膜炎、青光眼、晶状体囊膜及悬韧带明显异常、大度数交替性斜视等眼部器质性疾病以及弱视患者等。
最关键的还是需要依靠眼科医生进行全面详细的眼科检查和生物测量来判定是否可适用多焦人工晶状体的植入。
本文是丁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