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后必读

髋关节术后康复功能训练指南——嘉兴二院康复吴华

发表者:吴华 人已读

康复锻炼有风险,请患者朋友谨慎选择训练方法。

如有不适,请门诊随诊。

运动康复治疗专科

门诊时间:

星期二上午;星期二上午;星期二上午(是本人,好大夫上可申请加号或问诊)

幻灯片8.JPG


术后第1周

  • 术后当日即穿“丁字鞋”,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膝部按摩,可进行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和抗阻活动。
  • 术后3~5天行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并且进行患侧髋、膝关节被动活动。通过双肘支撑,在他人帮助下或双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环挺起上半身,臀部抬离床面,保持10~15s,重复5~10次。
  • 术后第5天,在膝下垫枕使髋弯曲10°~20°,然后以膝部为支点做挺髋动作,即抬臀动作。

术后第2周

鼓励患者在无痛范围下进行主动的患髋膝屈伸能力训练;

屈髋度数为45°~60°或<30°,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侧足跟置于空心圆垫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运动,在无痛范围内加强患侧髋周围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力量性训练;

可逐渐抬高床头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侧入路切口的患者,半坐时间逐渐延长(30~60min)。一天可重复进行多次,为坐站练习做好准备。有条件可用直立床训练;继续进行床边体位转换训练,包括:半坐―躺转换练习、坐―站转换练习、卧―站体位转换、在平行杠或四脚助行器内进行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转体训练等。

术后第3周

做四点支撑半桥运动,即在双肘及双下肢屈曲位支撑下抬臀并在空中保持10s,重复进行10~20次,每个动作要求缓慢进行;

加强步行训练,开始在平行杠内进行,将步行周期中的摆动期和支撑期分解进行,分别进行前后交替迈步训练,并逐渐过渡到步行训练;

平行杠内的步行平稳顺利,则应过渡到拐杖步行,有条件进行减重步行;继续加强患侧股四头肌渐进行抗阻训练,不断提高患侧下肢的肌力;

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患者借助一些辅助设备独立完成日常的穿裤、穿鞋袜、洗澡、移动、取物等,以减少患者患髋的弯曲度数;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环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座厕的高度,坐椅两边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让患者尽量睡硬板床,穿松紧鞋和宽松裤,以方便患者完成动作。

术后4周~3个月

逐渐改善患髋的活动范围,增加患髋的负重能力,使人工置换的髋关节功能逐渐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

注意在3个月内,持拐步行、过障碍时患者腿仅为触地式部分负重,上下楼梯活动,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减少髋的弯曲和负重,还可以在运动平板上进一步改善步态、步速和步行的距离,提高患者实地步行的能力,最后过渡到弃杖步行。

特别提醒

注意禁忌动作,术后的前两个月内,是否有意无意经常做出内收,内旋,外旋等禁忌动作,有的话到医院拍片确认股骨头的稳定性,没有问题再定如何康复。

各阶段的训练方法

0-4周

等长收缩

01

在术后早期0-4周,就需开始激活受伤处肌肉,令神经重新支配。等长收缩在这一期可以很好的改善肌肉抑制的情况。等长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变,不产生关节的运动,只是肌肉内部张力增加。(如图)

image1.gif


抗重力训练

02

当肌肉能完成不错的等长收缩时,便可增加负荷,抗自身重力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如下图)。

image2.gif

image3.gif

抗阻训练

03

当自重直腿抬高训练无伸膝滞后(如下图)表现,便可增加负重,进入到抗外部重力的直腿抬高环节。此时可以选择弹力带或者沙袋作为抗阻训练的负荷工具。

image6.jpeg

注意:此图为伸膝滞后现象,直腿抬高训练要将腿伸直


进入术后第二期8-16周,可加入更为功能性的力量训练。此期力量训练需首先获得正确的下肢力线排列,确保没有膝关节内翻与内旋。

功能性力量训练

01

低高度的上下台阶训练可以是这一期的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第一步。患者也可以从靠墙静蹲训练、深蹲训练(GIF)、箭步蹲训练(GIF)中获得更具功能性的力量训练。(如图)

上下台阶训练:

image9.gif

靠墙静蹲:

image11.jpeg

深蹲:

image12.gif

腘绳肌力量训练

01

在这一期,腘绳肌开始从取腱的损伤中慢慢恢复回来,因此也同时需要关注腘绳肌的力量训练。可以选择双腿臀桥、单腿臀桥以及与各种负重的结合训练。

双腿臀桥:

image16.gif

单腿臀桥:

image17.gif

小腿后侧力量训练

02

最后可以加上小腿后侧的肌力训练,可以选择双腿提踵、单腿提踵加以训练。

双腿提踵:

image18.gif

力量训练的原则

力量训练的原则是重量、训练的组数、休息的时长、单次训练的次数的选择。每个动作20次,3组,一天训练三回。结合自身情况,听从康复师的专业指导,避免过度或者剧烈运动,造成不必要的疼痛、肿胀,甚至再次损伤。

image24.jpeg


本文是吴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