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广灿 三甲
陈广灿 主任医师
汕大附一院 普外科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2382人已读


OIP-C (1).jpg

一、概述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组以结直肠多发腺瘤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征,该病的特征是结肠和直肠内生腺瘤可达100 - 1000个,也有结肠外表现。过去,此病常常被称为结肠息肉病(Multiple polyposis of the colon)、遗传性结肠息肉病(hereditary polyposis coli)、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familial multiple polyposis)、结肠家族性息肉病(famlal polyposis of the colon,FPC)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 ), 现今观点认为此病有遗传性家族史、腺瘤并不局限在结肠、此病常表现为一组疾病群,故多称为FAP。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不予治疗,不可避免地出现癌变,且可表现为同时多原发性肠癌,属于遗传性大肠癌的一种。

二、发病机理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PC基因与经典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关系

FAP由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基因突变造成,该基因位于5q21-22,属抑癌基因,突变方式繁多。最常见的APC基因突变为基因序列的变化而导致终止密码提前出现,产生无功能的截缩蛋白。超过80%的FAP患者可检测到突变的APC基因,但约20%的患者应用现有的基因检测技术未能发现APC基因的突变。

三、临床表现

FAP临床表现

FAP主要表现为肠道息肉生长后才出现胃肠道症状。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大肠黏膜上广泛分布大量小型腺瘤,息肉的数量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严重者从口腔一直到直肠肛管均可发生息肉,息肉数量可达数千个。该病患者婴儿时期多无息肉,仅少数患者在幼儿时期就开始生长息肉,大多数患者息肉青少年时才出现,一般在15-25岁左右才出现症状。 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息肉的增多、增大,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大便带血或带黏液、大便次数增多等表现。常见的症状是腹部隐痛、腹泻、粘液血便或少量血便、偶有大量便血,便血多为间歇性,肛门部下坠感,常误诊为内痔或慢性结肠炎。息肉逐渐增大,增多,上述症状加重。个别患者由于息肉较大,出现肠套叠时,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有的肠套叠可自行复位,症状可以缓解,但套叠可反复出现。患者由于长期腹泻,粘液血便,故可出现贫血、乏力、低蛋白血症等。

四、病理特征

FAP的病理特征是胃结肠多发腺瘤,平均发生年龄约为16岁。主要是大肠内广泛出现数十到数百个大小不一的息肉,严重者从口腔一直到直肠肛管均可发生息肉,息肉数量可达数千个。息肉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成簇。组织学类型包括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或绒毛状腺瘤,以管状腺瘤最多见,呈绒毛状腺瘤结构的十分少见。息肉越大并且越呈绒毛状,发生局灶性癌的可能性越大。其发生大肠癌年龄约为40岁,终身罹患肠癌的风险非常高。

五、分类

典型 FAP 和轻型 FAP 两种类型。典型 FAP 的特点是出现数目众多的息肉样腺瘤,通常达数千个,遍布于整个结肠。轻型 FAP 的特点是出现较少的结肠息肉,通常少于一百个,息肉常为扁平状,往往分布在右半结肠。95% 的家族成员在平均 35 岁时出现结肠腺瘤,多数成员 40 岁左右发生癌变。80% 的患者同时出现小肠腺瘤, 5-10% 发生小肠腺癌, 50% 有胃息肉。还有部分病人合并 . 胃肠外疾病,如:甲状腺肿瘤、腹部硬纤维瘤、骨瘤、表皮样囊肿和肝胚细胞瘤、还有的合并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软组织肿瘤、骨瘤和牙齿发育不良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六、主要检查

内镜检查是FAP的主要检查手段,包括胃肠镜。内镜下FAP患者可见多发腺瘤样息肉,难以见到正常粘膜,息肉仅累及大肠。息肉的分布以直肠最多,其次是乙状结肠和降结肠、横结肠等。

内镜检查不但可以明确息肉的大小,分布及形态,而且还可以活检明确息肉的性质,内镜下见大肠息肉多如黄豆大小,即≤12.5px。半球型或广基底,息肉密集分布的肠段难以看到正常粘膜,在小息肉之间常可看到散在的>25px 的短蒂或宽基底蒂息肉存在,呈分叶状或绒毛状,常有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小息肉多无充血、水肿。


有以下一些症状或状况的人需要进行肠镜检查:

a 不明原因便血、特别是暗红色血便或有血块的患者;

b 不典型的腹部疼痛;

c 不明原因的腹泻、脓血便;

d 不明原因的便秘;

e 有肿瘤家族史且超过35岁的人;

f 符合家族性息肉病(FAP)家族中的患者,需要在10岁后进行定期肠镜随访;

g 符合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中超过18岁以上的人;

h 无任何症状超过45岁以上的人,需要进行第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无异常发现需要进行3-5年一次的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按照结肠息肉的随访方法进行随访。

初次内镜检查发现腺瘤,一律电切活检,证实为腺瘤者,3年后应随访进行结肠镜检查。如第一次随访检查显示正常或发现单个小型管型腺瘤,则下次随访检查可延至5年之后;相反,如息肉体积大,数目多,则检查的间隔时间应缩短。内镜是预防FAP息肉进展演变,预防和治疗息肉恶变的最简单的方法。

七、其他检查

1、肛门指诊

可触及多个葡萄串样大小息肉。

2、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以发现上消化道的息肉而进行处理

3、粪便隐血试验

大便隐血、粘液血便是早期大肠癌特征之一, 但是此方法假阳性率较高,且并非所有的大肠癌均有出血。

4、眼底镜检查

有80-95%以上的FAP患者可见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congenital hypertrophy of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HRPE),双侧眼底均可见,即在视网膜上可见一种椭圆形扁平的有边界的色素变化的病灶,周边多为透亮光环,一般均在4只以上,它是FAP的特异表现。作为一种标志,怀疑者可以通过眼睛的检查(眼底镜检查),发现患有该病的线索。由于这种病有家族积聚性,因而如果家族中有一个人确诊,其他成员便应进行相关检查(包括眼底检查)。该方法是具有高度灵敏度和特异性的FAP辅助诊断,是家系成员筛选安全、有效的手段。


陈广灿
陈广灿 主任医师
汕大附一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