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诏旭 三甲
杨诏旭 副主任医师
西京医院 肝胆胰脾外科

技术创新~~根治手术祛除“虫癌”

235人已读

肝泡型包虫病,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寄生虫病,其致病性强、致残率和致死率高。未经有效治疗的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因此被称为“虫癌”。

近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为一名泡型肝包虫病患者成功实施“异体肝移植、胰十二指肠联合双肾静脉切除重建术”。经教育部科技查新,该手术国内外尚无报道。

该患者不幸罹患泡型肝包虫病,饱受疾病折磨,辗转多地求医。来到西京医院后,在窦科峰院士和肝胆外科陶开山主任指导下,肝移植团队多次会诊,制定了“异体肝移植、胰十二指肠联合双肾静脉切除重建术”根治性手术方案。

严重的门脉海绵样变,是常规手术的禁区

既要保证移植顺利,还要防止虫癌入侵,手术面临极大挑战:“侵犯广”,涉及肝脏、肝门及肝内二级以上分支胆道血管、胰头十二指肠、下腔静脉及双侧肾静脉。“血管差”,患者有严重门脉海绵样变,肝门大量海绵样增生的血管,极易造成无法控制的大出血。“吻合口多”,手术共有11个吻合口,直径从1mm到3cm不等,任何一个吻合口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粘连重”,患者曾在外院两次手术探查,判定肝包虫晚期无法切除,活检后中止手术,给解剖结构辨识带来极大困难。“愈合难”,术后如何平衡抗排斥与抗感染、抗凝与出血,维护肾功与肝功,防治胰瘘、胆漏、肠瘘、肝动脉狭窄、胆道狭窄等均存在极大挑战。

在窦科峰院士及肝胆外科陶开山主任的指导下,杨诏旭副主任主刀施行手术,并借鉴2005年肝胆外科“国内首例肝移植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及管理经验,术中采用肝胰十二指肠及双肾静脉一体化切除,避免包虫病灶感染及大出血。

时间就是生命。为防止阻断时间过长造成肾脏损害,切除时提前将右肾静脉未受侵犯的部位下移吻合到下腔静脉未受侵犯部位。而左肾静脉因为阅片发现有明显侧枝回流,故在新肝植入后再做吻合。修整供肝过程中,提前取一段供体腔静脉与供肝的肝下下腔静脉吻合,缩短了无肝期时间。

无缝衔接,精准操作,杨诏旭副主任带领张小晶、彭伟、张洪涛、汪建林、汪庆强等移植团队成员历时13小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医护团队24小时密切观察排斥反应,及时调整药物用量,促进愈合,杜绝感染。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多手段提供营养支持,促进愈合及胃肠功能恢复。目前,患者正在康复中,即将出院。

转自西京医院公众号

杨诏旭
杨诏旭 副主任医师
西京医院 肝胆胰脾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