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优娟
李优娟 主治医师
南阳市儿童医学中心 儿科

【系列科普】关于多动症,这些误区你知道吗?(上)

393人已读

说起多动症,我们在儿童发育行为门诊常常会遇到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孩子就是活泼好动一点,结果家长焦虑的来看医生:

“医生,这个孩子特喜欢在屋里上蹿下跳、充电五分钟精神一下午、就像板凳上有个钉子坐不下来,是不是有多动症啊?!”

“我那天在网上搜个多动症的测试一做,得分好高,就特别担心,赶紧把孩子带来看看!”


另一个极端是,孩子的多动症表现已经比较明显了,“淡定”的家长却不愿意正视:

“小时候费事嘛,长大才聪明呢!”

“我们两口子都没有问题,孩子肯定正常,再大点就好了!”

“多动症都是现在的人编出来的病,倒回去三十年哪里有这些?所以…淡定点!”

多动症是一种诊断明确的临床疾病,近年来随着大众对这个病的了解增多,误区也有很多。下面,南阳市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发育行为科李医生将分上下篇从以下误区入手告诉家长,对于多动症不要太焦虑,但也不能忽视。

(上篇)

误区一:多动症不是一种病


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上,一提到多动症,就有人会翻白眼,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一种病,只是孩子调皮、精力旺盛,甚至是聪明的表现,甚至有些非专业人士会在网上发些缺乏科学依据的言论。

李医生要在这里说清楚,多动症是一种疾病,而且是一种几十年前就已经明确了的常见儿童神经发育障碍。


多动症的医学专业术语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常见于学龄期儿童,往往在3岁左右就会出现一些症状。多动症的发病率估算为6.26%,也就是说,50个孩子中可能就有3个有多动症。

目前对于多动症的病因还没有弄清楚,研究发现可能与遗传、环境或生长发育发展关键时刻的中枢神经系统问题等有关。


误区二:孩子不听话就是多动症


很多人对于多动症都有个共同的误解,以为多动症就等于孩子费事、调皮、不听指令、坐不住,其实这只是多动症的一个表现而已,部分已确诊为多动症的孩子并不“多动”。

目前多动症有三种类型,类型不同,主要表现也有所区别——

类型1 注意缺陷型

这一类孩子的主要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具体在生活或学习中有这些表现:

学习上: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写作业拖拉、做题马虎;

做作业时丢三落四、心不在焉、东张西望;

写字漏笔画、读书漏字换字.....

这样的状态导致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不好。


生活上:

不喜欢做需要集中精力做的事情,甚至是做游戏;

完成任务、组织活动有困难;

很难按照家长的指示去做和完成任务;

孩子在和家长、同龄人对话时,表现出似听非听的样子;

经常忘记做一些日常活动,如家长交代的一些简单家务;

……

类型2 多动冲动型

这一类的多动症孩子更突出的表现是多动或者冲动,具体有这些表现:

上课时难以保持坐姿,生活中也很难安静坐在位置上,或者坐着时会不停扭动;

在不合适的情况下到处跑或爬;

安静地玩玩具或开展一项活动有困难;

容易打断他人的谈话、游戏或活动;

有人提问时,会脱口而出答案,会打断提问者的问题;

在等待轮到自己时有困难;

不合作;

……


类型3 注意缺陷 + 多动/冲动型

也就是上面两种情况的结合,两种表现都有。

误区三:女生一般不会得多动症


大家有没有觉得,说起多动症,更多地觉得天生调皮好动的男孩容易有这些问题。从多动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来看,男孩的发病率的确高于女孩,但并不能说明女孩就没有这个问题。只是因为男生的冲动、多动问题更加显著,容易引起老师、家长关注,而女生的多动更“含蓄”一点,典型症状出现得也要晚一些,所以更容易被忽视。

跟男孩相比,有多动症的女孩在具体表现上可能有这些特点:

1.注意力上

上课学习时不专心,很容易走神,特别容易分心,学习困难;

2.活动上

上课时很多小动作,如咬指甲、玩头发、撕书本、乱写乱画,不合群等;

3.情绪上

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无故叫喊,没有耐心等;

4.日常生活上

常发呆恍惚、动作迟缓、心不在焉、节奏缓慢、无精打采,很难完成需要组织、统筹、计划、持续关注的任务。


所以,女生并不是不会得多动症,多数情况下,她们的异常行为不那么明显,容易被忽视罢了。

(下篇继续为您分享

愿所有的A娃家长都能成功避开误区

一起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李优娟
李优娟 主治医师
南阳市儿童医学中心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