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室管膜肿瘤
案例切入
患者37岁,女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呈持续性,间断加重,重时伴呕吐,无视物旋转,无听力改变,5日前上述症状加重。发病以来,精神、睡眠较差,饮食可,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表现】
神经系统检查各体征均为阴性。
【影像学表现】
CT呈稍高密度影,MRI示病灶呈混杂稍长T1信号稍长T2信号,DWI为混杂高信号,具有轻度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肿物下部变尖沿正中孔向下生长,邻近脑实质未见明显受侵征象,此“铸型生长”方式为典型的室管膜瘤的影像学特征。
头颈磁共振示,“四脑室肿瘤并梗阻性脑积水”。
【最后诊断】
室管膜肿瘤
接下来就让许加军教授
在线给大家科普一下
室管膜肿瘤吧
概述
简介
室管膜肿瘤是一种缓慢生长的肿瘤,起源于脑室壁,由肿瘤性室管膜细胞构成,多位于脑室内,少部分可位于脑实质内及小脑脑桥角,约占室管膜细胞肿瘤的3/4。其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临床症状
恶心、呕吐、头痛、走路不稳、眩晕、言语障碍、嗜睡、畏食、复视、癫痫发作等
治疗原则
诊断明确后,手术治疗为首选疗法,同时可辅以化疗和放疗等手段。
流行病学
本病多见于儿童,男性稍多见。其发病跟基因突变有关,没有传染性。
严重性
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病因
其发病主要跟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有关。
基本主要有:
1、研究发现在室管膜瘤中,50%以上有22号染色体片段的丢失,但尚未能明确所丢失片段上的基因序列。另有研究表明猴空泡病毒(SV40)与室管膜瘤的关系较为密切。
2、磁场、电场、射线等辐射环境对发病有一定影响。
3、接触亚硝基哌啶、甲基亚硝脲等化学物品对发病也有一定影响。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处于不同部位的肿瘤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嗜睡、颈项僵硬等症状。
典型症状如下:
1、幕下室管膜瘤患者病程较长,平均10~14个月。幕下室管膜瘤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恶心、呕吐、与头痛,以后可出现走路不稳、眩晕与言语障碍。体征主要为小脑性共济失调、视乳头水肿、脑神经障碍与腱反射异常。
2、第四脑室室管膜瘤最常见的症状为步态异常。
3、幕上室管膜瘤以头痛、呕吐、嗜睡、畏食及复视等颅高压症状为主,并可有癫痫发作。
4、位于小脑脑桥角的室管膜瘤可有耳鸣、耳聋及后组脑神经症状。
5、2岁以下的儿童症状特殊,主要为激惹、嗜睡、食欲缺乏、头围增大、前囟饱满、颈项硬、发育迟缓及体重不增。
并发症
肿瘤还可导致脑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
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症状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多可进行诊断。此外,诊断过程中还应与髓母细胞瘤、室管膜下瘤等相似疾病进行鉴别。
相关检查
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怀疑为头颅疾患导致的症状时,多会要求进行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为进一步诊断与了解病情,还可能要求进行脑脊液检查。
1、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压力与蛋白量大多增高。第四脑室者脑脊液蛋白显著增高,可达200mg%以上,但不建议行脑脊液检查。
2、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肿瘤在CT平扫上呈边界清楚的稍高密度影,其中夹杂有低密度。瘤内常有高密度钙化表现,幕上肿瘤钙化与囊变较幕下肿瘤多见。部分幕上肿瘤位于脑实质内,周围脑组织呈轻度至中度水肿带。
(2)头颅MRI:T1W为低信号、等信号影,质子加权与T2W呈高信号。注射增强剂后肿瘤呈中度至明显的强化影,部分为不规则强化。
鉴别
1、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常起源于四脑室顶部,而室管膜瘤多起源于四脑室底部。横断面图像上肿瘤前方有脑脊液环绕时,应考虑髓母细胞瘤。肿瘤沿四脑室中孔或侧孔蔓延罕见。囊变坏死灶相对少见。
2、室管膜下瘤无强化或肿瘤部分有斑块样轻微强化。
3、中央性神经细胞瘤侧脑室前部多见,肿瘤体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肿瘤信号多不均匀。
4、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多位于脑浅表部位,壁结节靠近脑表面,常有邻近脑膜强化。
治疗方案
诊断明确后,手术治疗为首选疗法,同时可辅以化疗和放疗等手段。
药物治疗
1、降颅内压类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氢氯噻嗪、乙酰唑胺、氨苯蝶啶等。可降低颅内压,缓解患者头疼、眩晕、呕吐等不适症状。
2、抗癫痫类药物为避免患者癫痫发作,常用苯妥英钠、卡马平、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物来防治。
3、营养神经类药物如腺苷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可增强脑血管的张力、增加脑血管流量、改善脑代谢、从而营养神经,缓解患者的脑神经损害症状。
4、激素类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丁螺环酮等。以缓解患者的小脑性共济失调。
手术治疗
手术是室管膜瘤的首选治疗,脑室内室管膜瘤术前可先置脑室外引流以降颅内压。
放化疗
1、放射治疗对于未能行肿瘤全切除的患者,术后应行放射治疗。
(1)无中枢神经系统播散的室管膜瘤,术后只针对瘤床行局部放疗。
(2)而对于经MRI或CSF检查证实有脊髓转移的患者,应行全脑全脊髓放疗。
2、化学治疗由于绝大多数为瘤床原位复发,成人患者术后化疗无显著效果,但对复发或幼儿不宜行放疗的患者,化疗仍不失为一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卡莫司汀、洛莫司汀、依托泊苷、环磷酰胺与顺铂等。5岁以下婴幼儿化疗可在术后2~4周开始,休息4周后开始下一疗程,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从而使患者可在5岁以后接受放疗。
治疗周期
室管膜肿瘤的治疗周期一般为6-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预后及日常护理
预后
一般预后:
室管膜瘤患者预后与肿瘤切除的程度、术后放疗剂量、肿瘤生长部位及患者发病年龄有关。复发后肿瘤可出现恶性变,预后较差。
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应积极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进展。
复发性:
50%~60%的肿瘤全切除患者5年内未见肿瘤复发,而次全切除者仅21%。
转移性:
可发生转移,易发生椎管内播散和种植。
日常护理
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缓解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情绪;在家休养期间应注意休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恢复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1、心理护理患者常因疾病的不适症状,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心理,家属要多关心、安慰患者,缓解不良情绪。
2、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预防感冒。
3、病情监测注意观察恢复情况,如之前症状再次出现,应及时就诊。
日常护理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为宜,如鲜鱼、肉、豆制品、鲜蔬菜及水果等。2、为防止化疗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等下降,宜多食动物内脏、蛋黄、黄鳝、鸡、桂圆、阿胶等食物。3、食物应尽量做到多样化。可采取更换食谱、改变烹调方法、增加食物的色、香、味等方法增强食欲。
饮食禁忌
应避免进食过热、过酸、过冷、过咸、辛辣的食物,少吃熏、烤、腌泡.油炸类食品,忌暴饮暴食。
本文是许加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