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许加军 三甲
许加军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神经外科

颅内出血

234人已读

微信图片_20240901204304.jpg

颅内出血是脑内血管因不同原因受损出现破裂出血的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属于脑卒中的一种类型。

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出血、硬膜下出血、硬膜外出血、蛛网膜下出血五大类。

根据出血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依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高压、神经功能缺损、癫痫等。

颅内出血的病因有哪些?

原发性病因

高血压:是迄今为止最重要和普遍的危险因素,多见于老年人,慢性高血压可引起血管的玻璃样变,颅内血管局部破裂可出现颅内出血。

淀粉样血管病:脑淀粉样血管病是指淀粉样蛋白在脑内血管沉积,形成动脉瘤 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可出现反复的颅内出血,老年人散发性脑叶出血的常见病因,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继发性病因

外伤:头部撞击可引起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形成颅内出血。

颅内血管畸形:颅内血管畸形如烟雾病、动静脉瘘等可引起颅内局部血管内压力的异常变化,从而出现颅内血管异常破裂出血,以动静脉畸形和静脉畸形最常见。

静脉窦血栓:静脉窦血栓可引起颅内静脉回流障碍、局部血液淤积,从而出现颅内出血,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约30%~40%可能继发脑出血,且临床表现症状更重,预后更差。

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可导致颅内的血管异常出血,即颅内出血,血液系统疾病、抗凝和抗血小板等药物的使用可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肿瘤:颅内肿瘤(原发性或转移性)血供丰富、生长迅速,当肿瘤内新生血管发生破裂即出现颅内出血,也称为瘤卒中,胶质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及转移性肿瘤更易发生脑出血,其中具有很高的出血倾向的转移性肿瘤是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前列腺癌 和肺癌 。

颅内出血有哪些诱发因素?

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易引起血压 突然变化,诱发颅内出血。

天气寒冷

温度下降可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诱发颅内出血。

微信图片_20240901204302.jpg

颅内出血早期有哪些症状?

一般无前驱症状,少数可有头晕、头痛及肢体无力等。如出血量较大或出血部位特殊可直接出现意识不清。

颅内出血有哪些典型症状?

颅高压

颅高压可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三联征。

神经功能缺损

依据出血部位不同可有不同表现,主要包括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肢体麻木无力、共济失调等

癫痫

颅内出血可诱发脑组织异常放电,出现不同类型的癫痫,以全面大发作较为常见。

颅内出血可能有哪些伴随症状?

不同病因的颅内出血可有不同的伴随症状,如外伤患者可有颅骨或其他部位的骨折 、皮下积血,凝血功能异常 患者可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异常出血、皮肤瘀斑等。

颅内出血总体的治疗原则为安静休息、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依据其病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不同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内科对症治疗(降颅压、控制血压等)、外科治疗(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介入治疗等)和康复治疗三大方面。

微信图片_20240901204301.jpg

颅内出血急性期如何治疗?

颅内出血急性期患者应尽快完善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如有必要尽快手术治疗。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积极开放气道,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及内环境稳定。

急救措施

主要包括使患者安静放松,对于明显躁动的患者可给予镇静止痛治疗;如患者有颅高压症状,恶心呕吐明显,应尽快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避免误吸;应积极控制高血压,尽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血压不能过快,加强监测,防止因血压下降过快,引起脑低灌注。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

自救措施

无意识障碍的患者应保持镇定立即就医,呕吐时避免呛咳误吸。如患者有意识障碍,患者家属应使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腔呕吐物,尽快送医。

颅内出血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保持安静卧床状态,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增高,保持大便通畅,有明显头痛的患者应适当给予镇静止痛治疗。如患者有意识障碍,应注意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保护,防止误吸及窒息,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颅内出血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不同类型的颅内出血患者治疗方法不同,总体包括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减轻血管痉挛及原发病的治疗等几大方面。

降颅压

甘露醇是大分子单糖,不能被人体吸收,具有渗透性脱水利尿作用;白蛋白是人体血浆内的一种正常成分,可调节血浆渗透压;呋塞米:作用于肾小管髓袢,增加NaCl的重吸收,具有利尿作用,均可降低颅内压。

降血压

常用药物包括肾上腺素拮抗剂,如艾司洛尔、乌拉地尔、拉贝洛尔;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尼卡地平、依那普利;利尿剂,如呋塞米等。

止血药物

应用氨甲环酸、重组Ⅶa因子等用于止血治疗,限制血肿扩大。如果有凝血功能障碍,可针对性给予止血药物治疗,如鱼精蛋白和维生素K1。

减轻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应口服或静脉给予尼莫地平抗血管痉挛治疗。

血糖控制

血糖超过10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低于3.3mmol/L时,可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目标是达到正常血糖水平。

颅内出血有哪些手术治疗?

病情严重,内科治疗无效的颅内出血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的颅内出血患者有不同的手术方案。

脑出血

病情严重、内科治疗无效的脑实质出血患者在进行风险评估后可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主要包括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术、脑室穿刺引流术等。

硬膜下出血

行头部CT检查定位血肿部位后可行钻孔冲洗引流术,如发现血肿呈凝块状,难以冲洗排出者,与钻孔冲洗引流过程中有鲜血不断流出者,或于清除血肿后,脑组织迅速膨起,颅内压力又复升高者,可考虑进行骨窗或骨烯开颅手术。

硬膜外出血

如患者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CT扫描提示明显脑受压,小脑幕上血肿量大于30ml、颞区血肿量大于20ml、幕下血肿量大于10ml以及压迫大静脉窦而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血肿,骨瓣或骨窗开颅或去骨瓣减压术,清除血肿,妥善止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如患者合并血管瘤、血管畸形,应考虑行介入手术治疗,行弹簧圈栓赛或血管支架成型术。

许加军
许加军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