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副舟骨是什么?如何治疗?accessory “extra“ navicular bone?
先天性副舟骨是什么?如何治疗?what is accessory “extra“ navicular bone & treatments?
陶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
辑
1. 副舟骨病因
足的副舟骨(accessory “extra“ navicular bone)是舟骨结节部二次骨化中心的先天异常,在舟骨结节处形成一个独立的副骨(类似于膝盖表面的髌骨)。副舟骨多为双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5%~10%的人群有副舟骨,但不是全部都会出现疼痛、扁平足等异常。

Navicular:舟骨,在足部骨骼中位置:与3块楔骨、骰骨、距骨形成关节。舟骨结节在舟骨的内侧。
2. 副舟骨临床分型
副舟骨多为双侧,一般分为三种解剖类型:①有一种为圆形与舟骨无接触面,长在胫后肌腱里面,其底面为透明软骨构成的软骨面,沿胫后肌腱走行的管道中滑动,这种类型一般不产生症状;②第2种是副舟骨较大,呈三角形或钩状,是舟骨的一部分,与舟骨结节相间隔一层纤维软骨,这种类型较易出现症状;③第3种类型是副舟骨已与舟骨融合,产生增大的舟骨结节,可能和鞋面摩擦,引起疼痛。
3. 副舟骨病理解剖学基础
副舟骨是足部结构上的一种缺陷,影响足的稳定。正常情况下,胫后肌腱(posterior tibial tendon)经过舟状骨(navicular)内端下面,止于第2、3楔骨底面与第2、3跖骨底面。

accessory “extra“ navicular bone副舟骨解剖位置
由于副舟骨的存在,胫后肌腱及腱鞘包绕副舟骨,致使胫后肌腱长度相对缩短,导致胫后肌腱止点异常,减弱了胫后肌腱维持足纵弓和足内翻的力量,使足纵弓塌陷、足外翻,形成扁平足,并易劳损而引起症状,即舟状骨综合征(accessory navicular syndrome)。

副舟骨所致的扁平足畸形
也有的患者虽无副舟骨,但舟骨结节过度肥大,胫后肌腱(被推起)附着点异常,也可引起类似的功能紊乱和症状。
患者副舟骨或舟骨结节肥大使足纵弓的内侧凸起,多因长距离行走后或鞋帮的挤压摩擦,局部发生滑囊炎,胫后肌腱也可发生腱鞘炎,产生足内侧的肿胀、疼痛等症状。

pressure from shoe来自鞋子的挤压;反复摩擦会导致injured fibrous connection胫后肌腱损伤
4. 副舟骨/舟状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常为双侧发病,足弓塌陷,舟骨结节处突出,局部肿胀、压痛,足抗阻力内翻活动时疼痛加重。

舟骨处可见较明显凸起
久站或行走较长时,感足底部足内侧疼痛。舟骨内侧隆起,并有压痛。抗阻力足内翻时,足内侧疼痛加剧。局部可有滑囊炎。有时,胫后肌腱也有压痛。

副舟骨常伴随有扁平足和足内侧部挤压、摩擦疼痛
5. 副舟骨影像学检查发现
X线片显示舟骨内后方有边缘整齐的小骨块,密度同舟骨,部分在同舟骨结合部不规则或有骨质硬化、囊性变等。

足负重正位X线片显示:足舟骨内侧偏上、后的位置可见不连续的副舟骨

CT三维重建进一步确认副舟骨的解剖定位
先天性副舟骨的鉴别诊断应注意与足舟骨骨折相鉴别:先天性副舟骨畸形无明显外伤史,X线片示骨块边缘整齐。

B超检查有助于副舟骨相关软组织病变的筛查
B超检查有助于确定滑囊炎、肌腱炎及周围关节积液等病变。
6. 副舟骨治疗方案
①无症状者不需治疗,观察即可。
②保守治疗:对于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可予以保守治疗,包括适当减少活动、热敷理疗、局部涂抹消炎止疼药、贴敷膏药、局部封闭等。

封闭疗法是针对限制活动、减少摩擦或贴敷膏药效果不佳时的保守治疗选择
③如有扁平足,可穿矫形鞋(加用足弓垫)或用石膏固定减少症状。若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可手术治疗。
④手术治疗(Kidner术式)

手术治疗是严格的保守治疗失败的选择
腰硬联合麻醉后,病人仰卧,患侧下肢上止血带。从内踝下至第1跖骨基底做一个足内侧向跖面呈弧形的切口,纵形切开筋膜、舟骨和内侧楔骨及跖骨颈的骨膜,并向上、下方翻开。从副舟骨的背侧和跖侧分离胫后肌腱,使之能滑到舟骨的下方。可预先凿一条骨沟,使胫后肌腱滑入沟内。胫后肌腱在舟骨上的附着点要小心保留,尽量不予剥下。当胫后肌腱滑下后,显露副舟骨,再用骨刀切除。如骨膜完整,将胫后肌肌腱缝合在骨膜上,或在舟骨上钻孔,紧缩固定胫后肌肌腱。术后小腿石膏托固定患足于内收、内旋位6周,然后换穿矫正鞋。术后2周拆线,3周后如无足部不适,可逐渐下地活动。最好在足内侧垫起以支持足内侧骨弓,以减轻足在行走时肌腱的牵拉。Kidner主张在去除副舟骨后,应同时矫正平足,将胫后肌腱向外下方移位,移到舟骨的跖面,缝合于跖侧的骨膜或筋膜上,重建胫后肌并发挥其悬吊作用。
本文是陶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