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明原因晕倒不要慌,先初步判断晕厥的种类很重要
文章摘要:晕厥是指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本文介绍了晕厥的种类和原因。
晕厥的种类和原因
晕厥是指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特点为发生迅速、一过性、自限性并能够完全恢复。发作时因肌张力降低、不能维持正常体位而跌倒。晕厥发作前可有先兆症状,如黑朦、乏力、出汗等。晕厥的患病率很高,老年人晕厥的年发病率为7%,总患病率为23%,2年复发率为30%。每年因晕厥就诊的居民为9.5‰,其中只有1/10的患者住院诊治,而大多数患者可能未就诊。据估计,普通人群中约有一半人一生中发生过1次晕厥。

晕厥依据病理生理特征分为: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和心源性晕厥,具体如下:
1.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情境性晕厥、颈动脉窦综合征和不典型反射性晕厥。是由交感或迷走神经反射异常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和/或心动过缓造成的晕厥。当反射性晕厥以直立位血管收缩反应降低导致低血压为主要机制时,为血管抑制型;当以心动过缓或心脏收缩能力减弱为主要机制时,为心脏抑制型;这两种机制均存在时为混合型。年轻人最常见的晕厥类型是血管迷走性晕厥。

2.直立性低血压及直立不耐受综合征:包括早发型直立性低血压、经典型直立性低血压、延迟型(进展型) 直立性低血压、延迟型(进展型) 直立性低血压合并反射性晕厥、直立位反射性晕厥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看似很复杂,临床工作时倾向于统统俗称为体位性低血压而不作进一步的分型。当自主神经系统对血管张力、心率和心脏收缩力的调节功能存在缺陷时,在直立位,血液过多存留于内脏和下肢血管,造成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血压明显降低,又称直立不耐受综合征。与反射性晕厥相比,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时,交感神经反射通路传出活动慢性受损,而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对血管张力、心率和心肌收缩力的调节功能异常导致晕厥。反射性晕厥和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完全不同,但二者的临床表现常有相同之处,有时会造成鉴别诊断的困难。老年人出现的反射性晕厥常伴有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为直立位或餐后低血压,这种反射性晕厥是病理性的,主要与药物相关的自主神经系统代偿反射受损和原发性或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相关。

3.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晕厥,危险性最高、预后较差。心律失常所致晕厥是最常见的心源性晕厥类型,心律失常发作时伴血流动力学障碍,心输出量和脑血流量明显下降引起晕厥。当患者心率过缓出现长时间停博或者快速性心动过速时都可能发作。器质性心脏病所致晕厥多见于比较严重的心脏疾病,如主动脉重度狭窄、急性心肌梗死、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心脏肿瘤等等。
以上三种晕厥类型中心源性晕厥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死亡率,需要特别重视,而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和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本身不会增加死亡率,主要是晕厥发作时摔伤和意外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晕厥可由多种病因和机制同时导致,尤其是老年患者群体。
本文是潘小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