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谓多动症?
文章摘要: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本文介绍了多动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天一问:
何谓多动症?(多动症临床和生活中经常遇到,需要我们对这个疾病有个粗浅的认识)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中医学称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我国儿童发病率为4.9%-6.6%,且男生发病率约为女生的2-3倍,并呈上升趋势。常在12岁以前发病,病程至少持续6月,其表现与同龄儿童发育水平不相称,主要临床表现为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冲动三大核心症状。常伴学习或工作困难、情绪和行为方面障碍,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可有家族史。
病因 本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造成的。可能病因有:①遗传因素,多胎、孕母不良生活习惯、患儿父母童年时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等;②环境因素,父母关系不和、生活经济贫困、教育方式不适等;③中毒因素,铅中毒等;④营养因素,维生素缺乏、缺锌、食用过多含食品添加剂的小食品等;⑤其他,如早产、产伤、脑发育障碍、儿茶酚胺代谢异常等。
中医学认为儿童多动症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引起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衡所致,主要涉及到的脏腑包括心、肝、脾、肾。
诊断 儿童多动症诊断没有特异的检查指标,主要依据可靠病史和对特殊行为症状的观察和检查,并对各种资料综合分析。
1.症状依据:a.多动冲动 多动难静,不能自控;坐立不安,常离座位;不分场合,跑来跑去;玩耍时过于兴奋,无法安静;经常忙个不停;多言多语,自说自话; 问话未完,抢着回答;很难按序排队;干扰别人,擅拿他人物品。以上症状经常存在,至少6项(或更多),持续6月以上。
b.神思涣散 粗心大意,做事马虎、不重细节,时常出错;神思涣散,难以集中; 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兴趣多变,难按要求完成任务;工作凌乱,没有条理,做事拖拉;懒散懈怠,缺乏恒力;丢三落四,有头无尾;不耐干扰,易于分神;记忆力差,容易忘事。以上症状经常存在,至少6项(或更多),持续6月以上。
2.多动冲动、神思涣散的症状与同龄儿童发育水平不相称,且存在于2种或2种以上的场合。
3.有明确的证据显示症状干扰或损害了患儿的社会、学业或职业功能。
4. 这些症状不是发生在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病程中,也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解释。
西医治疗 ADHD 患儿存在单胺类神经递质异常,治疗的关键在于调节单胺类化合物的水平,抑制不必要的兴奋,从而改善ADHD患者的核心症状。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哌甲酯和托莫西汀。哌甲酯是我国推荐治疗ADHD的一线药物,也是第一个由美国FDA推荐用于治疗 ADHD的药物。其最常见的短期不良反应是食欲不振、体质量减轻、头痛和失眠、偶发腹痛。托莫西汀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食欲不振、嗜睡等。西药治疗ADHD 疗效确切、起效快,但其不良反应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患者需要长时间服药,且易复发。
中医治疗 临床本病常涉及心、肝、脾、肾四脏,四脏联系密切,相互影响;病性为本虚标实;辨证分型上主要以心肝火旺、心脾两虚、脾虚肝亢、痰火内扰、肝肾阴虚证等多见。临床上各证型又常混合存在,难于截然分开,例如心脾不足者,可出现土虚肝旺,或夹有痰湿或痰热。此外,证型也非一成不变,临证需细加斟酌。根据不同证候,可分别予以清心平肝、清热豁痰、滋补肝肾、养心健脾、扶土抑木等治法。常用方剂有导赤散、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杞菊地黄丸、归脾汤、甘麦大枣汤、逍遥散等。同时,还可以配合中成药、针刺疗法等治疗;结合对患儿进行教育引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及感觉统合训练等治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