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伟 人已读
玻璃体出血常见原因
玻璃体出血又叫玻璃体积血,是眼科常见的较严重的疾病,是由于视网膜出血导致血液流入玻璃体腔形成。
引起玻璃体积血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劈裂、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血管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玻璃体后脱离等,严重的贫血、蛛网膜下出血,也可以出现玻璃体的积血。
玻璃体出血临床表现
自发性出血常突然发生,少量出血时,可能不易察觉,或仅有“飞蚊症”;较多的出血发生时,病人发觉眼前暗影飘动,或似有红玻璃片遮挡,反复出血的病人可自觉“冒烟”,视力明显下降。
中等量的新鲜出血可呈致密的黑色条状混浊。大量出血致眼底无红光反射,视力下降至光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玻璃体内的血液弥散,颜色变淡。较多血液的吸收需要6个月或长达一年以上。在没有明显眼底病变时,视力可能完全或大部分恢复。
玻璃体出血如何治疗
出血量少的,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等待其自行吸收。如果出血量大,吸收困难,或合并视网膜脱离或者是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应该及时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来对症治疗。
玻璃体切除术是将混浊的玻璃体或者是机化的陈旧的玻璃体积血吸除和切除,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的复位,从而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的疾病,以恢复患者的视力和视功能。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适应症范围广。
本文是张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