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卯兔年,说“红眼”(3)——结膜出血
文章摘要:结膜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通常由身体突然用力、全身系统性疾病或使用抗凝药物等因素诱发。虽然看上去吓人,但其危害并不大,一般几天到两周就能自行吸收。如果出血频繁或出血量较大,应该请专科医生正规诊疗。
玉兔迎春到,红梅祝福来。
前面讲了会传染的“红眼”——结膜炎,也聊了会致盲的“红眼”——虹膜睫状体炎,今天咱们讲讲号称“纸老虎”的“红眼”,那就是:结膜出血。

“结膜出血”号称“纸老虎”,是因为有时候看上去的确有点吓人!

要讲“结膜出血”,首先要了解“结膜”指的是哪里?
结膜,指覆盖在眼球(巩膜)前表面和上下眼睑内面的一层透明的粘膜。位于眼球(巩膜)前表面的部分称为“球结膜”,位于眼睑内面的部分称为“睑结膜”,位于球结膜到睑结膜的反折连接的部分称为“穹隆结膜”,这三部分结膜形成一个以睑裂为开口的囊状间隙,称为“结膜囊”。
注意:球结膜不是指“白眼珠(巩膜)”,而是“白眼珠(巩膜)”表面的一层透明的粘膜组织。

结膜出血,指的是“球结膜”上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可见于眼部外伤和手术之后,不过,更为常见的是自发性出血。
自发性结膜出血的诱发因素很多,可能是身体突然用力诱发,比如锻炼、搬东西、剧烈咳嗽/喷嚏/恶心呕吐、用力解大便等,或者因为全身系统性疾病诱发,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液病、紫癜等,也可能与使用抗凝药物有关,比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

虽然,结膜出血看上去挺吓人,不过,其危害并不大。一般来说,少量的结膜出血,基本上3-5天就能自行吸收,中等量或以上的结膜出血,通常1-2周也基本可以吸收,对人体及视力无明显损害,也正因如此,才将其称为“纸老虎”。
当然,如果结膜出血频繁发生,或者出血量较大,还是应该请专科医生正规诊疗以明确相关情况。
本文是李海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