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臂港——看不见的“生命线”
文章摘要:重庆市眼耳鼻咽喉科医院又双叒叕开展新技术啦!手臂港,又称上臂植入式给药装置,是可以长期、间歇性进行静脉输注药物的通路系统,港座小巧,安全与隐私性好。
重庆市眼耳鼻咽喉科医院又双叒叕开展新技术啦!
手臂港,又称上臂植入式给药装置,有一根输注导管与港体相连接构成整个系统完全埋入皮下,是可以长期、间歇性进行静脉输注药物的通路系统,港座小巧,安全与隐私性好。
手臂港是目前国内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之一。
手臂港也是输液港家族中的一员,是一个输液工具,因为港体位于手臂,所以叫手臂港(上臂港)。只需要在超声引导下,护士和医生联合操作,精准快速置入导管即可。
手臂港植入时,皮下隧道短,输液、输血障碍明显低于胸壁输液港,对于放疗、胸部拍片、颈部以及上胸部同胸大肌皮瓣肿瘤复发、放射性皮炎或伴有呼吸功能损害的患者是较好的选择。
手臂港导管入路在外周血管,能避免穿刺置管引发的血胸、气胸和夹闭综合征的风险;港座小,使得囊袋的切口小,隧道短,能够有效减轻疼痛。
手臂港港座的囊袋的切口一般在手臂内侧,更加隐蔽美观,更好的保护患者隐私,极大提高患者的自信和生活质量。同时,伤口愈合后即可洗澡,还能方便患者佩戴汽车安全带、日常穿脱衣物等。
手臂港较PICC而言,每四周维护一次,有效降低患者经济成本且对于居住偏远患者更加有利。它是一种在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由于在体外没有外露导管,可避免导管脱出和误拔的风险。
手臂港适应患者:
不能留置胸壁输液港的患者,如:颈部、胸壁皮肤损伤或接受放射性治疗,气管切开患者、有胸部起搏器患者、头颈部肿瘤患者等 。
需要长期输注肠外营养等高渗性药物者,如短肠综合征、克隆氏肠病等。
外周静脉条件差,且需要长期连续性或间歇性静脉输液治疗者。
需要频繁血液采样监测者。
需要反复输注血液制品者。
手臂港置入当日伤口愈合后 。
目前,我科在贾立峰博士和陈晓莉静疗专科护士的联合操作下,已成功开展近十例手臂港的置入,因其独特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认可,我科将继续推广此技术,减少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