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体表肿物之“毛母质瘤”

发表者:刘美辰 人已读

摘要:
毛母质瘤是发生在皮肤真皮深部与皮下脂肪交界处的良性肿瘤,来源于毛发母细胞。本文介绍了毛母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毛母质瘤是发生在皮肤真皮深部与皮下脂肪交界处的良性肿瘤,来源于毛发母细胞,肿瘤内容多为钙化物,亦称为皮肤钙化上皮瘤。毛母质瘤是临床相对少见的良性肿瘤。国外文献报道好发年龄呈双峰分布,分别是<20岁之前和>40岁。

临床表现

多发于头面部,其次为上肢、颈 部、躯干和下肢,多为单发。表现为皮下单一孤立性肿块,逐渐增大为硬性结节,直径一般小于3cm,结节均与皮肤紧密粘连,周界清晰,可推动,质地较硬或有明显硬结感,无明显压痛,继发感染时病灶表层皮肤可呈红色或蓝紫色,皮肤透亮,部分有囊性感,一般无自觉症状。肿表皮一般完好,只有发生继发感染时,局部可出现 红、肿、热、痛,或化脓、破溃,个别部位由于摩擦而出现水疱。多发肿瘤罕见,如果多发,一般是综合征的一个表现,如Gardner综合征、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结节病、Turner 综合征等。

诊断

毛母质瘤的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对肿瘤所在解剖部位的了解,尤其是位于重要组织器官表面的肿瘤,可以减少由于切除腮腺浅叶以及解剖面神经而造成的不必要损伤。

治疗

因为皮损不能自然消退,完整手术切除是最理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曾有报道钙化上皮瘤包膜破损可导致手术后复发,亦有报道认为,与钙化上皮瘤相粘连的皮肤应同肿瘤一并切除,否则有残留肿瘤复发的可能。此外,较大病灶范围(>10—15cm直径)的具有侵袭性生物学特征的钙化上皮瘤,存在恶变为毛母质细胞癌的潜在可能,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本文是刘美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