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孕需要查尿碘吗?
文章摘要:妊娠早期妇女的碘摄入量及尿碘水平监测对保障母体及胎儿的正常功能及发育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妊娠期妇女对碘的需求量增加、碘过量和碘缺乏的危害以及尿碘水平监测的重要性。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必不可少的元素,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不可或缺。随着碘盐的普及,人们对补碘的认识不断提升,可以减少甲状腺疾病的风险。但妊娠早期妇女的碘排泄量、需求量均增加,容易出现碘过量或者碘缺乏的问题。女性怀孕后甲状腺激素会出现变化,如果不能及时纠正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导致新生儿智力低下,神经系统发育不良,自发性流产、死胎等发生率增高。
饮食是机体碘的主要来源途径。人体里的碘主要通过肾脏和消化道排出体外,其排泄量与摄入量基本相等,而经肾脏排出的碘约占其总排出量的 90% 左右,所以通过对尿液中碘的监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近期碘的摄入。WHO 也推荐通过对尿液中碘浓度的检测作为评价碘缺乏的关键指标。推荐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的碘摄入量,每日为 150 ~ 250μg。

妊娠期的特殊生理机能使孕妇对碘的需求增高: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增多,满足自身的高代谢生理需要; ②满足胎儿发育过程中的需要; ③肾清除率的增高导致了碘的丢失。在碘供应充足情况下,母亲甲状腺较易达到生理性适应,但在碘不足情况下则很难满足需要,进而导致母亲甲状腺发生病理性改变,出现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并引起了甲状腺结合蛋白的升高、HCG 的升高以及肾滤过率的升高,这些都造成了碘的大量丢失。而激素下降是影响胎儿脑发育的重要危险因素。母体甲减与妊娠高血压、胎盘剥离、自发性流产、胎儿窘迫、早产以及低体重儿的发生有关。母体临床甲减比亚临床甲减与妊娠期间母体、胎儿和新生儿不良后果的关系更为密切。

但是当碘过量时,过量的碘能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当过量的碘被机体摄入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会被过量的碘所抑制,进而导致 T3、T4 在甲状腺内含量减少,体内的反馈机制发挥作用引起 TSH 的分泌增高。然而当过量的碘在甲状腺内达到饱和后,碘被摄入量减少,引起碘在甲状腺细胞内的含量相应的减少,同时 T3、T4 的合成也会相应的减少,进而引起 TSH 反馈性分泌增加。故对妊娠早期妇女进行尿碘及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及时发现异常,对甲功异常者给予及时治疗,并实现对孕早期妇女的个体化补碘。

碘元素是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必需元素,碘缺乏可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尤其是在早孕期,可引起胎儿大脑发育障碍,增加流产风险。碘过量可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生风险,患者会出现高代谢症状,神经兴奋性增高,进而可增加流产风险。因此存在尿碘水平异常的先兆流产患者,流产风险更高,且行保胎治疗后,保胎失败的可能性增加。虽然通过饮食摄碘相对均衡,但妊娠早期妇女对碘的需求量明显增加,碘摄入不足情况较多。为保障母体及胎儿的正常功能及发育,对妊娠早期妇女需要加强尿碘水平的动态监测,提供科学的指导,避免碘摄入过少或过多。常规筛查甲状腺疾病,避免不良妊娠结局。
本文是李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