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苏复海 三甲
苏复海 主治医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颅脑肿瘤-创伤-功能神经外科

遗传性神经系统病变: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一例

59人已读

文章摘要:本文介绍了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包括基底核团、小脑齿状核高密度影、K-F环等症状,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本例为一老年男性,因头晕来诊,头颅CT提示基底核团、小脑齿状核高密度影,CT值高于颅骨,无占位效应,考虑代谢性疾病。体查可见角膜边缘有铜盐沉着(K-F环),可临床诊断肝豆状核变性

小脑齿状核高密度影

基底核团高密度影

基底核团高密度影

基底核团高密度影

体查可见角膜边缘有铜盐沉着(K-F环)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其基因定位于13q14. 3,编码1 个P 型ATP 酶,此酶参与铜跨膜转运的代谢过程。目前研究多认为由于WD 基因突变使其功能降低或丧失而导致铜代谢异常,肝合成铜蓝蛋白速度减慢,胆汁排铜明显减少,铜沉积于肝、脑、肾、角膜、血细胞和关节等组织中,引起了相应脏器损害的临床症状。铜蓄积可导致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从坏死的肝细胞释放的大量铜可导致溶血,并逐渐沉积在脑、肾、角膜、骨关节部位,引起多器官受累。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脑退行性病变和角膜边缘有铜盐沉着(K-F环)为其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避免严重的不可逆的组织器官损害,常可以获得与健康人一样的生活和寿命。

苏复海
苏复海 主治医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颅脑肿瘤-创伤-功能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