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斑下的秘密——被忽略的动静脉畸形(AVM)
文章摘要:了解动静脉畸形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看到皮肤上的红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胎记”、“血管瘤”这些熟知的名称,关注的也只是皮肤的外观及美容问题,而往往忽略了隐藏在红斑之下的更为严重的病变。其实发生在皮肤的红斑,一种是“血管瘤”(部分婴幼儿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大部分则需要积极干预);还有一种是毛细血管畸形(CM),它既可以是单发的皮肤红斑病变,也可以在红斑下存在着其它的脉管畸形,这些隐藏在红斑之下的病变对人体的危害远远超过红斑本身,其中最典型的一种病变就是动静脉畸形(AVM)。
AVM是一种先天性的最危险的血管畸形,由扩张的动脉和静脉组成,形成畸形的血管团,有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动静脉之间缺乏正常的毛细血管床。发病率低,无性别差异,40%-60%的患者出生时即发现,易被误诊为毛细血管畸形或血管瘤。
1.动静脉畸形有哪些表现
可表现为皮肤红斑;局部可有疼痛;皮肤温度增高,可触及波动或震颤;可有溃疡、出血;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还可引起外观畸形,器官受损;
根据经典的Schobinger临床分期,临床上可将动静脉畸形按照疾病进展的严重程度分为四期(见图1):
Ⅰ期:(静止期) 无症状 通常从出生到青春期,病灶不明显,或仅表现为红斑,或血管瘤消退的外观,触诊可及皮温升高;
Ⅱ期:(进展期) 通常在青春期开始,肿物增大,肤色加深,侵及皮肤和深部结构,可触及波动和震颤,听诊可有杂音;
Ⅲ期:(破坏期) 出现溃疡、出血、坏死或疼痛;
Ⅳ期:(失代偿期)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

AVM的不同分期
2.动静脉畸形的诊断
有经验的医生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对大部分AVM进行准确诊断,临床表现不明确者可以通过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
(1)超声: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高流速的评估十分有效;
(2)核磁共振(MRI):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的范围,以及其侵犯的范围,与周围重要组织的毗邻关系;
(3)CT血管造影(CTA):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的畸形血管团,以及病变与周围的组织解剖关系,有利于部分病例术前设计治疗方案;
(4)DSA:在诊断的同时可以进行精准治疗,对于AVM的诊断和评估是金标准。
3.动静脉畸形怎么治疗
动静脉畸形治疗困难,复发率高,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的医疗机构有专业的治疗动静脉畸形的专家团队,治疗方法主要有硬化治疗、手术切除、联合治疗。
(1)精准介入瘤体灌注治疗: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是目前颅外AVM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国际上公认唯一存在治愈可能的方法,在介入引导下精准治疗可以降低风险,增加疗效。。
(2)手术治疗:完整切除病灶可以使病变区域长期稳定,不再复发;对于病灶局限者,可以术前对病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然后对病灶进行手术切除。
(3)联合治疗:通过介入硬化治疗,再联合手术治疗,最大限度的消除病灶,改善外观,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4.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注意事项
青春期、妊娠期激素的变化、外伤以及不恰当的治疗都可导致病变的进展。平时一定注意避免局部刺激。要进行正确的治疗。
5.发现皮肤红斑时怎么办
当发现皮肤红斑性病变时,一定要确定红斑下是否还隐藏着其它更为严重的疾病,以及应该怎样进行治疗。目前国内比较专业的治疗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专家团队较少,我们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治疗方法。
本文是王维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