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庆彬
张庆彬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心理咨询科

维护健康理念十个字

411人已读

文章摘要: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幸福所在,故而人人追求健康。本文总结出健康理念在于以下的“十个字”——健康在心心、健康在气气、健康在动动、健康在静静、健康在度度、健康在虚虚、健康在乐乐、健康在洁洁、健康在食食。

维护健康理念十个字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幸福所在,故而人人追求健康。

什么是健康?一般人认为“无病即健康”。这种传统观念显然不够全面准确,现代观念强调的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一句话就是身心健康,它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健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要有健康的理念,才懂健康;有健康行为,才会健康。本人在参阅相关健康资料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出健康理念在于以下的“十个字”——

(一) 健康在心

——指心态,即精神因素和心理因素。心理压力是许多疾病的根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前提。“心态好,活到老”。生病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修复可达到康复。健康在于气血和经络:气血充足依靠丰富的食物、优质的睡眠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实现;经络畅通依靠清净心境来实现。所以,法从心起,心静身净,养生就是养心,心生智慧,须用智慧保证健康。相反,心乱则血气乱,乱则生病。

(二)健康在气

——是健康之根本。这里的“气”指的是人的元气,又称真气,它是生命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动力和源泉。人体生命因气而生,人生一口气,气聚而生,气亡则死。气亏气滞就会生病,想治好病首先要治好气。气带动血液流动,而血又给气补充动力。气不足或不存,经络就不畅不通,身体因此而“痛”。气亏气滞则血阻,就会生病。气的生成主要与肾、脾、胃、肺等脏腑器官密切相关,治五脏之病,补气为先。

(三)健康在动

——即运动、活动和劳动。体育运动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寿命,有效防止疾病,还可减肥和调整神经系统。通过运动,让气血运行,以减少体内垃圾,促进血脉经络畅通。活动和劳动可减少风寒阴阳暑湿的侵袭,使人少生病。通过“动”以刺激肌体,产生抵抗力,故动则少病;而贪图安逸导致免疫力低,故惰则多病。医学之父、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健康的源泉。”

(四)健康在静

——是生理和心理的一种绝佳状态。心乱是健康的大忌,避乱在调心。心不定不安,情性急躁,为致病致死的总因。心静可达到微循环,在空气清新处慢呼吸,吸收负氧离子。心静而气通,气通则血畅,气通血畅则百病消,且能延寿。身体的平衡靠静。心火不起,叫静;心水不急,叫静;心态不躁,叫静。安睡醒来的第一瞬间,时间仿佛不动,就是自然安静状态;盘腿打坐,气下沉而坐稳当,就是求得安静状态。

(五)健康在度

——是分寸、适合、平衡、和谐。健康是对自己身心有分寸的把握。凡事不可过,过则损,所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适合自己,动而不乱,静而不滞,从自己实际状况出发养生。养生在于适度,顺其自然,恰到好处,使身体达到和谐。平衡和谐即健康。养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伤气,反而不美。也不能过于大悲大喜,闷极生病,乐极生悲,过头的悲喜都有害。

(六)健康在虚

——是余地、空间、空白,而不是虚弱。“谦受益,满则损。”这话不仅适用于为人,也适用于健康。过饱反而会消耗血气、消化不良、导致身体失衡,被“撑病了”。保持适当的饥渴才有利于养生,这是“虚”的妙用。“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大人与小孩同理。现代人生病,大多在饮食不节,过多过杂过滥。食物存留体内时间过长,排泄慢,身体“饱和”装不进新食物,一些器官运转不好,容易生病。

(七)健康在乐

——是快乐、愉悦。快乐是健康的根本,又是疾病的克星,被称为“超级保健药”。调查发现,成功抗癌的两大成因:一是本人乐观,二是家人关爱。有病是正常的,要正确对待,不必惊恐悲伤,压抑和破坏自己的情绪。生病往往是哀愁忧怒的不良情绪所致,生气是发病的第一大原因。心胸的宽广、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慰藉,十分有利于健康。常有“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乐出健康。

(八)健康在洁

——是干净、清洁。许多疾病,在于病菌病毒的侵入,而病菌病毒往往是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所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卫生相伴就是让健康相伴。创造一个不生病、少生病的清洁环境,可有效防止病从口入、病由脏起。首先,要有一个干净清洁的家,让自己在家里不仅卫生,而且舒服。其次,尽量选择空气清新、优美安静、干净卫生的外部环境,多享受,多走动,让身心清静、闲适、放松、愉悦。

(九)健康在食

——即食物和饮水。食品的安全和卫生很重要,营养须丰富、全面、均衡,粗细粮搭配,咸淡适中,尽量少食多餐。多吃应季、应地的食物,少吃反季食物,不吃有毒有害和污染变质的食物。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细嚼慢咽利于消化吸收。水是生命之源,饮水极为重要。要喝干净的水,常喝水,防口干缺水,多喝温白开水。不仅要饮足,有量的保证;还要饮对,早起、睡前、起夜等关键时刻要饮水。

(十)健康在治

——即治疗、医治、康复。有病要治,既不能讳病忌医,拖着扛着,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把小病拖成大病;也不能大惊小怪、小题大做,过度治疗,“好心”损伤自己。摸准病情,对症下药,科学合理用药,不过度治疗,顺其自然而治愈。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要自己动脑动手,通过多种保健手段和方法去辅助治疗,包括按摩、食疗、热水泡脚等,让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尤其要“治未病”,提前预防生病,才能健康。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庆彬
张庆彬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心理咨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