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曾英坚 三甲
曾英坚 主任医师
江西省中医院 血液病科

ITP血小板稳不住,中医中药来帮忙

157人已读

文章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医中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用药,有效防治副作用,稳定提升并维持血小板计数,持续改善出血症状,拥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既往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发病机制复杂,总体可认为是免疫机制异常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临床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甚至内脏、颅脑等严重出血。

ITP患者吴女士于2022年5月27日体检时发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仅有18×109/L,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特效药治疗后血小板能够提升至100×109/L左右,但是停用药物后血小板无法维持正常水平,加上相关治疗费用昂贵等原因,吴女士于2022年10月10日慕名来到江西省中医院血液科曾英坚主任门诊求诊,希望能够得到中医中药的帮助。曾主任先是耐心安抚了吴女士焦虑的情绪,然后仔细询问了吴女士情况,得知:吴女士平素常感疲劳乏力、头痛头晕,纳少,寐尚可,腹部有坠胀感,大便干结,无力排出,舌质淡红,苔白厚,脉弦细。曾主任结合相关症状,中医辨证论治后认为其病属紫癜,辨证属脾虚气滞证,治以健脾补中,理气化滞,于是曾主任建议吴女士先结合中药汤剂辅助治疗,再逐渐减少艾曲波帕用量。

治疗8周后,吴女士已经可以停用相关西药,仅服用中药便能将血小板维持在正常水平。在停药近3个月后的几次复查中,吴女士的血小板一直维持在140×109/L左右,吴女士欣喜万分:“感觉最近精气神足了,也几乎没有之前乏力头晕的感觉了。”

现代医学治疗血小板减少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这些方法虽然能有效提升血小板,但相对而言,或是毒副作用明显,或是价格昂贵,且对于某些患者而言,用药短期疗效尚可,但长期疗效欠佳,或是对药物依赖性大,难以减停药物。而中医治疗本病能够四诊合参、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用药,有效防治副作用。同时充分发挥中医中药治疗优势,中西医结合、协同治疗,既可以保证短期疗效的充分提高,还能稳定提升并维持血小板计数,持续改善出血症状,拥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曾英坚
曾英坚 主任医师
江西省中医院 血液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