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食管反流病:如何保护自己的食管粘膜?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由于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烧心、反酸等。长期胃酸反流可能导致食管炎、食管狭窄和Barrett食管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增加食管腺癌的风险。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胃肠道壁由4层组成,粘膜层分为3层,由上皮层、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在胃内,上皮层由柱状细胞组成,形成胃腺。胃腺分泌胃泌素和胃酸等物质,但同时也有防御机制,如表面粘液细胞分泌粘液来保护胃黏膜。
为了保护胃黏膜不受胃酸的损伤,胃腺中有小凹细胞(表面粘液细胞),它们分泌富含碳酸氢盐、水和糖蛋白的粘液。与胃不同,食管粘膜是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较难受到食物磨损,但缺乏胃的防御机制。因此,食管下段有食管下括约肌(LES)来防止胃酸反流,它是一种环形肌束,在吞咽时松弛以允许食物通过,进食之间关闭,避免胃酸反流。食管下括约肌的静息压力为10-45mmHg,压力低于正常值时括约肌松弛,胃酸接触食管,引起胃酸反流。

胃黏膜的结构
相比之下,食管没有胃的防御机制,只有食管下括约肌来防止酸反流。持续性酸反流会损害食管粘膜,引起食管炎、粘膜水肿和糜烂,导致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Barrett食管有可能退化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食管癌-腺癌。当反流到咽部进入喉内时,会引起喉炎、哮喘等症状。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富含脂肪的饮食、咖啡因、酒精和吸烟,以及抗组胺药、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的使用。此外,某些疾病,如食管裂孔疝、硬皮病和卓-艾综合征等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食管的结构
慢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最常见症状是胃灼热,也叫烧心,就是胸骨后烧灼感。另一个常见症状是反流,未消化的食物和少量胃酸反流进入口腔,导致酸味,甚至牙釉质损害。由于食管狭窄,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如果反流进入呼吸道,可能出现慢性咳嗽或声音嘶哑。所有症状,特别是反流和烧心会在卧位加剧。

慢性胃食管反流的食管外症状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据临床症状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可以进行治疗试验,即,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一种抑制酸分泌的药物)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者可确诊。最精确的确诊方法是24小时食管下段PH监测。此外,可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鉴别并发症,如溃疡或食管狭窄,内镜检查和活检对Barrett食管诊断和评估患癌风险必不可少。

24H食管下段pH监测
在进行治疗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改变生活方式。例如,减轻体重,避免大量进食,避免辛辣高脂食物、巧克力、咖啡和酒精,建议在睡觉时保持头部抬高,饭后不要立即躺下。同时,通过抗酸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缓解症状,这些药物能够减少胃酸的分泌量或中和胃酸,从而缓解症状。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修复食管括约肌,使其恢复正常功能,从而防止胃酸反流。手术方式有多种,例如Nissen fundoplication,即将胃的一部分包裹在食管周围,形成一个新的括约肌。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如果发现有相关症状出现,也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本文是张正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