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防早治——关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表现和值得注意的高危因素
文章摘要:结直肠癌是我国第三大高发恶性肿瘤,文章介绍了结直肠癌的筛查、预防和早期诊断。

结直肠癌,一般也称为大肠癌,是目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结直肠癌是我国第三大高发恶性肿瘤。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起病隐匿,发病初期缺少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因此,增加对该病的了解,做好筛查、早期诊断及治疗尤其重要。

2015年中美两国发病前十位癌症构成
结直肠癌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结直肠癌遵循经腺瘤性息肉逐渐演变为癌的典型机制,其大致过程如下:息肉—小腺瘤—大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腺癌—晚期腺癌。从腺瘤进展到癌一般需要数十年的时间,且多数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因此,结直肠癌非常适合早诊早治。

目前,粪便隐血试验(FIT)和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一线手段,2019年上海发布的专家共识建议将50~75岁一般人群作为筛查对象,而对于有症状和体征如便血、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贫血、体质量下降等报警症状者不作年龄限制。
对于结直肠癌,我们还需了解以什么?
1、对结直肠癌的警钟是什么?
- 体重不自觉下降
- 原因不明的贫血、便血、黑便、黏液血便
- 持续性腹部胀气或隐痛,食欲减退
- 有时表现可能更细微,如排便习惯的改变导致便秘、腹泻 或是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
- 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 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高摄入油炸和腌制食品,蔬菜类食品和新鲜水果摄入量少
- 遗传因素:临床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比较突出
- 生活方式:缺乏适度的体力活动者、肥胖者、吸烟者等
- 消化道疾病: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大肠腺瘤、直肠息肉的患者,后期患结直肠癌的几率会上升
- 家族聚集性:在一个家族内已有人确诊结直肠癌的情况下,其他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增加
在出现便血、大便不成形、便秘等症状时,也不要过于紧张,很多良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痔疮等都可能引起这些症状。但一旦出现了这些症状,往往提示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建议尽快就医。

2、如何降低结直肠癌风险?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引发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因此,建议每天摄入足量的果蔬,多吃含膳食纤维食物和清淡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排便,减少久坐多运动。

合理的膳食搭配
本文是张正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