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一种儿童不可轻视的慢性疾病
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我国中小学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4.5%,男生高于女生(16.1%vs12.9%)。儿童时期发生的高血压,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多数表现为血压水平的轻度升高,通常没有不适感,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高血压患儿伴有头晕头痛,少量患儿为继发性高血压。

(一)病因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肥胖是关联性最高的危险因素,30-40%的患儿伴有肥胖,其它危险因素包括父母高血压、低出生体重、早产、盐摄入过多、睡眠不足以及活动缺乏等。

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多表现为血压显著升高,病因比较明确,如肾脏疾病、肾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内分泌疾病或药物等,其中肾脏疾病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首位病因,占80%左右。
(二)儿童血压测量与诊断评估
儿童高血压的个体诊断需根据连续三个时点的血压水平进行,两个时点间隔2周以上,每个时点测量3次血压,计算后两次的均值或取最低读书作为该时点的血压水平。3个时点的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均大于等于正常参考值,即符合高血压诊断。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简要标准
诊断评估包括4个方面:
①评估血压水平的真实性,进行高血压程度分级;
②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③检测与评估靶器官损害及程度,包括心脏、大血管、肾脏、眼、脑等脏器。
④评估糖尿病等其他合并症。
(三)治疗
1.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降低体脂肪含量,增加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运动,减少静态活动时间,调整膳食结构及品种多样化,控制总能量及脂肪,养成健康饮食习惯,避免精神紧张状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等。
2. 病因治疗: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应针对病因治疗。
3. 药物治疗原则:从小剂量、单一用药开始,同时兼顾个体化,视疗效和血压水平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限,必要时联合用药。常用药物为ACEI类如卡托普利,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二氢吡啶类如氨氯地平,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哌唑嗪等。
本文是江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