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生长痛?
小孩生长痛,主要表现是生长发育期间肌肉疼痛。具体症状是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疼痛,也可见于大腿和双踝部,多属于肌肉疼痛,很少会发生在关节或者骨骼。这些部位没有任何外伤史,活动也正常,局部组织无红肿、压痛。
生长痛多见于3-6岁和8-12岁的儿童。大多是因儿童活动量相对较大、长骨生长较快,骨骼与局部肌肉、肌腱、筋膜的生长发育不协调等而导致的生理性疼痛。
临床表现:
1.多为下肢疼痛
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尔会在腹股沟区和双踝部。疼痛一般在关节以外的地方。典型的是双侧疼痛,也有部分病例是一侧疼痛。
2.多为肌肉性疼痛
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关节或骨骼的疼痛。疼痛部位较为固定,为非持续性疼痛,无逐渐加重,疼痛的部位无红肿或发热的现象。
3.疼痛多于夜间发生
疼痛几乎都在晚上发生。白天由于儿童的活动量比较大,即使感到不舒服,也可能因为专注于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觉。夜间身心放松,疼痛的症状就会使孩子感觉不适,少部分对疼痛比较敏感的孩子,可能会因此引起头痛或腹痛,甚至导致睡眠障碍而难以忍受。疼痛为时断时续,发作时间不会很长,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就会自行缓解,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两个小时。
诊断:
一般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在作出明确诊断之前,医生需要排除其他有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多动腿综合征(以双腿不适感觉为特征,经常会出现不由自主的下肢移动)。可用X线或其他诊断性检查,来明确患儿腿疼的原因。
鉴别诊断:
生长痛的发生多半是断断续续的,如果患儿的疼痛是持续性的,很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造成的,以下几种疾病就最容易被误认为生长痛。
1.骨折
由于孩子的活动量大,骨骼的发育尚未成熟,很容易造成骨折。而3岁左右的患儿还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骨折是最容易被误诊的项目。
2.青少年关节炎
青少年关节炎容易被误判为生长痛,是因为触压关节时患者会感到疼痛。虽然肌肉疼痛才是生长痛的典型症状,但年幼的孩子分辨不出肌肉疼痛和关节疼痛的差别。
3.骨膜炎
对近期有大运动量运动史及喜欢蹦跳运动的儿童要排除骨膜炎病变。
4.恶性骨肿瘤
恶性骨肿瘤亦称为骨癌,其发生原因可能和遗传、放射线照射、骨骼过度生长、慢性炎症刺激、特殊病毒感染及骨内血液回流不畅等因素有关。
5.儿童白血病
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以白血病居于首位,之所以被误诊为生长痛,是因为白血病导致的骨髓膨胀,使骨膜受到拉伸而引起骨骼疼痛,尤其是膝盖的下方最为明显,也常被误诊为关节炎。
治疗
生长痛属于肌肉性疼痛,出现“生长痛”现象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疼痛发作时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为患儿作局部按摩、热敷,减轻疼痛程度,使其心理得到关怀和安全感。具体方法如下:
1.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是让患儿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家长可以用讲故事、做游戏、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来吸引患儿。对待患儿要比平时更加的温柔体贴,因为家长的鼓励和精神支持,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镇痛良方。
2.局部热敷、按摩
家属可用热毛巾对患儿疼痛部位进行按摩或热敷,可缓和紧张情绪,从而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感觉。按摩时一定要注意揉捏的力度,让患儿在温柔的抚摸下入睡。
3.减少剧烈运动
生长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患儿的活动,但如果疼痛比较严重时,应该注意让患儿近期多休息,适当减少运动,让肌肉放松,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4.补充营养
应该让患儿多摄取可以促进软骨组织生长的营养素,如牛奶、骨头、核桃、鸡蛋等。而维生素C对胶原合成有利,可以让患儿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结语:生长痛属于生理性疼痛,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病理性疼痛。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当孩子腿痛伴随出现发热、关节肿胀、运动障碍、皮疹、口腔溃疡或疼痛进行性加重等症状时,应及时复诊。
本文是罗兴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