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版)
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
一、背景、目的与意义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P)是指前列腺在病原体和/或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患者出现以盆腔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症状为特征的疾病[1]。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表现复杂、病情缠绵难愈。本病患者常表现为疼痛和下尿路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焦虑、抑郁、恐惧等精神心理障碍以及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并加重社会经济负担。如何充分运用中医、西医现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规范诊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减轻社会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病属于中医学“精浊”、“淋证”、“白浊”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独具优势和特色,可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排尿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少。西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
近年来,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药物不断涌现,在学科深度和广度上都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临床实践中,《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07年试行版)、《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也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有必要进行及时地更新和修订,以契合当前的临床诊疗实际,进一步促进慢性前列腺炎诊疗的规范化,提高临床疗效。特别是近年来循证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研究的开展以及高质量研究证据的产生,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指南的制定提供了循证依据。
为此,指南制定工作组邀请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家和方法学专家共同参与,遵循医学指南制定的循证方法,通过广泛地搜集国内外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成果,在进行文献评价及GRADE(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系统评价当前最佳证据后,再通过专家论证汇集集体经验和智慧,制定了有证据级别及推荐意见的《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的疾病范围为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P),包括其分类、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健康教育与随访等内容。本指南适用于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及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本指南适用人群范围为执业医师(包括从事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医师)、护理人员和医学院校中从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以上人员可在临床及科研、教学实践中参考使用本指南。
二、前列腺炎分类
慢性前列腺炎主要包括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bacterialprostatitis,CBP)、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prostatitis/chronicpelvicpainsyndromes,CP/CPPS)。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AssociationofUrology,EAU)将前列腺疼痛综合征(Prostatepainsyndrome,PPS)重新定义为原发性前列腺疼痛综合征(Primaryprostatepainsyndrome,PPPS)[2]。该定义突出强调了该综合征的“原发性”。“慢性前列腺炎”一词仍然与PPS等同。
前列腺炎的具体分类参照学术界比较公认的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制定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表1)。

前列腺炎常见的类型主要是Ⅱ型、Ⅲ型。Ⅳ型前列腺炎由于缺乏症状而少有主动就诊者。本指南主要论述Ⅲ型前列腺炎,即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
三、流行病学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慢性前列腺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国内的各项调查研究所应用的流行病学方法及所选择调查人群结构的不同,统计的一般人群发病率差异较大,目前国内报道的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为6.0%~32.9%,高于国外的文献报道[3]。有研究表明组织学炎症检出率更高[4],但前列腺炎症状与组织学前列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缺乏有临床意义的相关性[5]。
一般认为,慢性前列腺炎主要影响50岁以下的中青年男性[6]。关于慢性前列腺炎在人群中的真实患病率的信息非常有限。在国外文献中,以人群为基础的前列腺炎症状患病率为1%~14.2%[7⁃9]。
国内学者对来自北京、安徽、西安、广州、甘肃等省市的15000名符合条件的男性志愿者进行调查,共收集到12743名(占84.95%)男性志愿者的信息,其中有1071人(占8.4%)报告了类似前列腺炎的症状,进一步根据病史和前列腺液检查结果显示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的百分比为4.48%(571/12743)[10]。
由于本病症状与其他疾病(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膀胱疼痛综合征等)症状存在较多重叠,单纯基于症状的病例定义,不能完全反映慢性前列腺炎的真实患病率。
四、发病机制
(一)西医病因病理
1、Ⅱ型前列腺炎致病因素主要为病原体感染,以逆行感染为主,常见致病菌有粪肠球菌、大肠杆菌等[11]。前列腺结石或钙化、生物膜的存在与前列腺感染持续存在相关[12]。
2、Ⅲ型前列腺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而且存在诸多争议。疼痛是其主要症状,而作为慢性疼痛综合征的共同特征,尚未发现单一的病因可以解释。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暴露于一种或多种起始因素的易感男性中,这些因素可能是单一的、重复的或连续的。一些疾病因素,包括感染、遗传、神经内分泌、氧化应激、盆腔相关疾病因素、免疫(包括自身免疫)或心理机制参与了本病的发生。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外周自我延续的炎症状态和/或神经源性损伤,产生急性或慢性疼痛。前列腺的慢性组织学炎症与症状进展显著相关[13]。涉及神经可塑性的敏感化可能导致集中性、神经性疼痛状态[14],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CP/CPPS中通常未发现组织损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P/CPPS的神经病变起源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阈值变化有关,而焦虑似乎是其发展成为CP/CPPS的一个危险因素[15]。国内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年龄[OR:2.828,95%CI(1.239⁃6.648),P=0.004]、憋尿[OR:2.413,95%CI(1.213⁃4.915),P=0.005]、焦虑或易怒[OR:3.511,95%CI(2.034⁃6.186),P<0.001]、禁欲[OR:2.136,95%CI(1.161⁃3.014),P=0.029]和吸烟状况[OR:1.453,95%CI(1.313⁃5.127),P=0.013]是与CP/CPPS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16];另一项研究发现,饮酒、吸烟、性交频繁,以及疲劳、压力和睡眠过少也是CP/CPPS的危险因素[10]。
肠道微生物在相邻器官中的迁移可能共同参与形成CP/CPPS。研究表明,CP/CPPS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少,因此推测肠道微生物异常可能是CP/CPPS的疾病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17]。另有研究表明[18],CP/CPPS患者的尿液微生物有显著的多样性,梭状芽胞杆菌的数量相对较高,不同临床表型之间微生物组差异显著。国内有学者研究发现,80%以上不明原因的CP/CPPS患者存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硬膜囊造成马尾神经功能损伤,形成炎性反应,从而可能导致CP/CPPS[19]。
最近,国内学者采用遗传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发现干扰素基因(Interferongene,IFNG)、干扰素γ受体1(InterferonGammaReceptor1,IFNGR1)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的遗传多态性,可能是CP/CPPS易感性的遗传因素,其进一步的研究可能有助于确定CP/CPPS的遗传易感性和遗传模型[20]。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饮食不节,嗜食醇酒肥甘,酿生湿热,或因外感湿热之邪,或因房事不洁,湿热从精道内侵,壅聚于下焦而成;或由于相火妄动,所愿不遂;或忍精不射,相火郁而不散,离位之精化为白浊;或因情志不畅等影响肝气正常疏泄,肝郁不舒而致气滞血瘀,最终精室失藏过泄、瘀浊不散而成。其病机演变初期往往以湿热为主;日久缠绵不愈多表现为气滞血瘀之象;病久则损耗肾气,可致“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之虚实夹杂证候;或肾阴暗耗,可出现阴虚火旺证候;亦有火势衰微,易见肾阳不足之象。总之,湿、热、瘀、滞、虚出现在慢性前列腺炎的不同阶段[21⁃25]。久病入络,精室脉络瘀阻,败精瘀浊与湿热互结,是慢性前列腺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26]。
五、诊断
(一)西医诊断
1、临床症状
国内学者针对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分布进行研究后发现,尿频占65.8%,盆腔疼痛和不适占52.3%,尿痛占23.0%,性功能相关不适占21.8%[6]。
(1)疼痛
作为CP/CPPS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疼痛最常见于会阴部,其次是睾丸、耻骨区及阴茎;还见于尿道、肛周、腹股沟、腰骶部等。疼痛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高于排尿症状[27⁃28];发生于盆腔外的疼痛对患者的社会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29]。射精痛或射精后疼痛不适也是本病常见的临床表现[30]。肌痛是一种经常被忽视的慢性盆腔疼痛形式,51%的CP/CPPS患者存在肌痛[31]。当触诊到盆底肌肉时,CP/CPPS患者常出现肌肉痉挛和肌肉张力增加以及疼痛[32]。
(2)下尿路症状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Lowerurinarytractsymptoms,LUTS),如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尿道灼热;于晨起、尿末或用力排大便时,尿道有白色分泌物流出(即“尿道滴白”现象,但须除外非本病的因素,如淋菌性尿道炎等);还可有排尿等待、排尿无力、尿线变细、排尿中断及排尿时间延长等。
(3)精神心理障碍
CP/CPPS患者中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精神心理障碍。研究显示,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disorders,SD)是本病患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类型(91.7%),其次是情绪障碍(Mooddisorders,MD)(50.6%)和焦虑(32.1%),疼痛与尿路症状评分和抑郁评分之间呈正相关[33]。
(4)性功能障碍
CP/CPPS患者中常伴发性功能障碍,最常见的是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ED)和早泄(Prema⁃tureejaculation,PE)。国内学者研究显示III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和射精疼痛的患病率分别为19%、30%和30%[34],而通过自我报告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nternationalIndexofErectileFunction,IIEF⁃5)评估的ED患病率分别为40.5%和35.1%,均与年龄显著相关[35]。另一项研究则显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早泄患病率为36.9%[36],而且早泄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ChronicProstatitisSymptomIndex,NIH⁃CPSI)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37]。
国内一项大型横断面研究显示,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ntravaginalEjaculationLatencyTime,IELT)、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与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呈负相关[38]。因此,必须重视CP/CPPS患者中普遍存在的心理负担及其引发的性功能障碍问题[33,38⁃40]。
综上所述,CP/CPPS可明显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诊断CP/CPPS时,推荐使用NIH⁃CPSI进行基础评估和治疗监测。社会心理症状和疼痛灾难化在CP/CPPS患者中的发生率高[41],心理状况的评估可以通过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HealthQuestionnaire,PHQ)及疼痛灾难化评分(Paincatastrophizingscale,PCS)等测量工具来实现[42]。
2、体格检查
包括直肠肛门指诊在内的泌尿生殖系统检查和局部神经肌肉系统检查。
(1)局部体检
检查下腹部、腰骶部、腹股沟、会阴部、阴茎、阴囊、尿道、睾丸、附睾、精索等有无异常,同时有助于进行鉴别诊断。
(2)直肠指检
评估前列腺的大小、边界、质地、中央沟、局部温度、压痛等情况。同时评估盆底肌肉的压痛及其触发点、紧张度,以及肛门直肠本身的病变。
3、实验室检查
(1)前列腺按摩液检查
Ⅱ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Expressedprostaticsecretion,EPS)中WBC数量增多,而ⅢB型前列腺炎WBC数量在正常范围。研究显示,WBC数量与症状严重程度之间无线性相关[43⁃46]。EPS中巨噬细胞的胞质内含有被吞噬的卵磷脂小体或细胞碎片等成分,为前列腺炎的特有表现。当前列腺有细菌、真菌、滴虫等病原体感染时,也可通过EPS高倍镜检发现。若EPS提取困难,不宜短期内反复多次按摩,可留取前列腺按摩后尿液进行尿液分析。
(2)病原学定位检查
“四杯法”为经典方法,但试验繁杂,不推荐应用于日常诊疗工作。推荐使用“两杯法”(前列腺按摩前、后尿液)或按摩前后试验(PreandPostMassageTest,PPMT)[47],后者诊断准确率大于96%[48]。由于仅有8%的CP/CPPS患者前列腺细菌定位培养呈阳性,这一比例与无症状者相似[49],因此,病原学定位检查对于CP/CPPS的诊断价值有限,并非必需。精液微生物培养也有助于前列腺炎的诊断[50],采用尿前列腺液精液试验(U⁃EPS⁃S试验),可准确鉴定分离物中的病原体 和污染物,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评估不同生殖器官感染的治疗效果[51]。
(3)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
在前列腺按摩前留取尿液进行尿液分析,是排除尿路感染和诊断前列腺炎的辅助方法。
(4)其他实验室检查
新近研究证实,使用尿液标本检测的前列腺小体外泄蛋白(Prostaticexosomalprotein,PSEP),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前列腺炎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52]。前列腺按摩前、后尿样PSEP含量的敏感性分别为86.93%和61.06%,但液体摄入量的差异可能导致尿液浓缩或稀释而影响其结果[53]。
血白细胞CD64[54]、IL⁃8、IL⁃1β、ICAM⁃1[55]及SOD3、CA1[56]等以及尿前列腺蛋白的N⁃糖基化谱[57]等也可作为新型的前列腺炎诊断标志物,但其临床意义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予以证实。
4、辅助检查
主要有泌尿生殖系统彩超、尿流率、尿动力学、尿道膀胱镜、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CT和MRI检查、前列腺穿刺等。彩超检查可发现前列腺回声不均匀或欠均匀、钙化、结石、腺管扩张、精囊增大、盆腔静脉充血等改变,但不推荐单一使用彩超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前列腺钙化一般被认为与前列腺慢性炎症和/或感染有关,虽然临床意义不大,但有研究显示前列腺钙化的存在影响抗生素治疗前列腺感染的疗效[58⁃59]。
上述辅助检查有助于排除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盆腔脏器可能存在的其他疾病。
(二)中医辨证
本病的辨证分型,主要分为基本证型与复合证型(2种或2种以上基本证型同时存在)。本病常见中医证型包括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肾阴亏虚证、肾阳不足证和湿热瘀滞证;实证因素为湿热、气滞、血瘀,虚证因素则主要是肾虚和脾虚。其中,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湿热瘀滞证的出现频率较多,其次是肾阳不足证、肾阴亏虚证,且多为兼夹证,湿热、血瘀、肝郁多交互为患[1,21⁃22,25,60⁃64]。
证候变化与病程、年龄等因素有关:早期以湿热为主,实证多见,且多有夹瘀兼证;后期则在湿热、瘀血基础上,多伴虚证,以肾虚为主,或伴脾虚、气虚等。
综上,本病主要的基本证型为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肾阳不足证、肾阴亏虚证,主要的复合证型为湿热瘀滞证(即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各证型具体表现(表2)。在临床工作中应四诊合参,参考上述证型标准进行辨证。

(三)CP/CPPS临床表型分类系统(UPOINT)
NIH分类法和NIH⁃CPSI评分体系的建立,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作为前列腺炎的治疗目的,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多项基于此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Nickel等学者于2009年提出用于指导CP/CPPS诊疗的UPOINT表型分类系统和建议的治疗方法[65⁃69]。
该系统将CP/CPPS的临床表现(表型)分为六类,即排尿症状(Urinarysymptoms)、社会心理障碍(Psycho⁃socialdysfunction)、器官特异性表现(Organ⁃specificfindings)、感染(Infection)、神经系统/全身性状况(Neurological/systemicconditions)和盆底肌肉触痛(Tendernessofpelvicfloorskeletalmuscles),简称UPOINT。这一分类方法倡导对于造成本病的几个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缓解症状,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UPOINT表型分类系统对于CP/CPPS诊断、治疗和临床研究的指导价值已获得较广泛肯定,表型定向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2]。这是继NIH分类系统之后,临床分型的重大进展,与中医辨证论治不谋而合,将两者结合,可增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精准性,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生活质量及NIH⁃CPSI总评
分,提高临床疗效[70⁃72]。
(四)基于UPOINT与“病证”结合为导向的中西医协同分类思路
UPOINT表型分类和中医“病⁃证”关系(表3)。

(五)鉴别诊断
上述疼痛不适、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并非慢性前列腺炎所特有。本病需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精囊腺炎、尿路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源性膀胱、间质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泌尿生殖系统结核、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原发性膀胱颈梗阻、泌尿生殖系统结石、性传播疾病、膀胱肿瘤、前列腺癌、睾丸附睾和精索疾病、肛门直肠相关疾病、腰椎疾病、中枢和外周神经病变等可能导致盆腔区域疼痛和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的疾病进行鉴别。
六、治疗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CP/CPPS主要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相关功能恢复为目的[69,73]。在强调辨病辨证、个体化治疗的同时,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CP/CPPS治疗方法繁多,采用单一治疗措施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失望,其原因可能与CP/CPPS是一种具有多种病因、不同进展途径、症状多样和对治疗反应不一的异质性临床综合征有关,单一治疗措施难以使得所有患者获益[2]。因此,目前尚无特定有显著临床疗效的单一疗法被推荐用于治疗CP/CPPS[74⁃75]。
(一)基础治疗
CP/CPPS的发生与患者对疾病认知缺乏以及不良的饮食和生活行为习惯相关。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普及相关知识,指导改变其不良行为习惯是治疗的基础。
(二)西药治疗
最常用的3种药物是α⁃受体阻滞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其他药物(如M⁃受体阻滞剂、β3受体激动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对缓解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Nickel等[68]为UPOINT系统的每一类表型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和方法。研究显示,使用UPOINT系统进行表型定向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NIH⁃CPSI评分及提高生活质量[58,70,76⁃77]。
1、α⁃受体阻滞剂(推荐强度:强;证据级别:中)α⁃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位于前列腺、膀胱颈部平 滑肌上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松弛平滑肌而改善排尿症状。在CP/CPPS中使用α⁃受体阻滞剂,主要基于该类药物在LUTS中的疗效,抗炎作用也是α⁃受体阻滞剂发挥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78]。常用的α⁃受体阻滞剂有坦索罗辛、特拉唑嗪、多沙唑嗪、阿夫唑嗪和赛洛多辛。多项研究已证实,α⁃受体阻滞剂能改善NIH⁃CPSI总分[MD(平均差)=5.01;95%CI(7.41,2.61)],包括其子评分(疼痛、排尿症状和生活质量)[79]。
总的来说,α⁃受体阻滞剂对CP/CPPS的疼痛、排尿和生活质量评分有中等的治疗效果[80⁃81]。推荐使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病程<1年的CP/CPPS患者,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疗程不应少于6周[82⁃83]。应注意该类药物可能导致的眩晕和体位性低血压、逆行射精等不良反应,推荐睡前服用。
2、抗生素(推荐强度:强;证据级别:中)
抗生素治疗对CP/CPPS的疼痛、排尿和生活质量评分有中等的治疗效果[2]。
抗菌药物治疗CP/CPPS可改善NIH⁃CPSI评分[MD=2.43;95%CI(4.72,0.15)][79]。尽管在前列腺液或其他样本中未分离出致病菌的情况下,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应用已被证明对治疗疼痛有效[84],这说明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超出了其抗菌作用,也可能是从抗生素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存在未被识别的尿路病原体感染。抗生素联合α⁃受体阻滞剂可获得更理想的疗效[80,85]。
ⅢA型CP/CPPS可经验性使用抗生素2周~4周,再根据疗效反馈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只有在证实患者获益大于风险时,才建议继续应用抗生素,总疗程4周~6周。推荐使用单一抗生素(喹诺酮类或四环素类)治疗病程<1年,且治疗经历简单的ⅢA型CP/CPPS患者。若超过6周无效,应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治疗ⅢB型CP/CPPS。
对于明确存在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或人型支原体等感染,可口服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治疗[86]。
对于II型前列腺炎,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疗程4周~6周,并进行阶段性疗效评价。疗效不佳时,可改用其他敏感抗生素。
3、非甾体抗炎药(推荐强度:弱;证据级别:中)NSAIDs是针对CP/CPPS相关症状的经验性用药,其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和不适。研究显示NSAIDs可改善NIH⁃CPSI评分[MD=2.50;95%CI(3.74,1.26)][87]。
非甾体抗炎药对本病有中等的整体治疗效果,如塞来昔布[2]。使用该类药物必须考虑其长期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可以联合α⁃受体阻滞剂使用[88]。
4、M受体阻滞剂和β3受体激动剂(推荐强度:弱;证据级别:中)
对伴有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表现如尿急、尿频和夜尿增多,但无尿路梗阻的前列腺炎患者,推荐使用M受体阻滞剂(如索利那新、托特罗定等)或β3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治疗[89],后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24h排尿次数和每次排尿量。
5、抗抑郁、抗焦虑药(推荐强度:弱;证据级别:中)
对合并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患者,可选择使用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治疗以改善心理障碍症状,还可缓解排尿症状与疼痛等躯体症状。必须严格掌握这些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常用的有三环类/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氟西汀等[90⁃91]。
(三)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优势和特色治疗方法,也是医生临床经验与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的最佳体现。本指南所列处方均来源于国家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方剂学》[92]。在临床应用中,可结合具体病情和医生个人经验加减化裁,本指南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1、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导浊通淋
推荐处方: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推荐备选方: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程氏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加减
推荐中成药:宁泌泰胶囊(推荐强度:强;证据级别:中)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粒~4粒,每日3次
由四季红、芙蓉叶、仙鹤草、大风藤、白茅根、连翘、三棵针组成的宁泌泰胶囊,能显著改善湿热下注证CP/CPPS患者疼痛评分、排尿评分、生活质量评分[93⁃95],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率[95]。与安慰剂比较[93],宁泌泰胶囊可改善NIH⁃CPSI总分[MD=-5.12;95%CI(-6.11,-4.13)];排尿症状评分[MD=-1.52;95%CI(-2.03,-1.01)]。与喹诺酮类抗生素单用比较[96],宁泌泰胶囊单用即可改善NIH⁃CPSI总分[MD=-4.89;95%CI(-6.72,-3.06)],亦可改善NIH⁃CPSI排尿症状评分[MD=-1.80;95%CI(-2.48,-1.12)]。一项Meta分析[97](11篇RCT,总样本量2079例)显示,宁泌泰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CP与单用抗生素治疗比较,可显著降低NIH⁃CPSI总分[MD=-8.14;95%CI(-9.39,-6.90)]。
2、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处方: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加减推荐备选方: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推荐中成药:少腹逐瘀丸(推荐强度:弱;证据级别:低)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每次9g,每日2次
少腹逐瘀丸用于CP/CPPS气滞血瘀证,临床较为常用,患者接受度高。经专家论证认为,该药可以改善气滞血瘀证CP/CPPS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进入指南推荐。
3、肝气郁结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推荐处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推荐备选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金铃子散(《太平圣惠方》)加减
推荐中成药:
①逍遥丸(推荐强度:弱;证据级别:低)
用法用量:口服,浓缩丸,每次6g~9g,每日2次
逍遥丸用于CP/CPPS肝气郁结证,临床较为常用,患者接受度高。经专家论证认为,该药可以改善肝气郁结证CP/CPPS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进入指南推荐。
②疏肝益阳胶囊(推荐强度:强;证据级别:中)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由蒺藜、柴胡、蜂房、地龙、水蛭、九香虫、紫梢花、蛇床子、远志、肉苁蓉、菟丝子、五味子、巴戟天、蜈蚣、石菖蒲组成的疏肝益阳胶囊,适用于肝气郁结证CP/CPPS合并ED的患者,联合常规西药方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普适泰片)可显著改善CP/CPPS合并ED患者NIH⁃CPSI、IIEF⁃5、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98⁃101]。
4、肾阳不足证
治法:温肾化气,利水通淋
推荐处方: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
推荐备选方: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
推荐中成药: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推荐强度:弱;证据级别:低)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小蜜丸9g或大蜜丸1丸,每日3次
金匮肾气丸用于CP/CPPS肾阳不足证,临床较为常用,患者接受度高。经专家论证认为,该药可以改善肾阳不足证CP/CPPS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进入指南推荐。
5、肾阴亏虚证
治法:滋肾填精,养阴清热
推荐处方: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减
推荐备选方药: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推荐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推荐强度:弱;证据级别:低)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小蜜丸9g或大蜜丸1丸,每日3次
知柏地黄丸用于CP/CPPS肾阴亏虚证,临床较为常用,患者接受度高。经专家论证认为,该药可以改善肾阴亏虚证CP/CPPS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进入指南推荐。
6、湿热瘀滞证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合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
推荐备选方:四妙丸(《成方便读》)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加减
推荐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推荐强度:弱;证据级别:低)
用法用量:口服,两种浓缩丸均每次各6g~9g,每日2次
龙胆泻肝丸联合桂枝茯苓丸用于CP/CPPS湿热瘀滞证,临床较为常用,患者接受度高。经专家论证认为,该联合用药可改善湿热瘀滞证CP/CPPS患者临床症状,可以进入指南推荐。
(四)基于UPOINT与“病证”结合为导向的中西医协同治疗思路(表4)。

(五)合并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对于合并性功能障碍的CP/CPPS患者,更详细的诊疗方法建议参照本学会的相关指南。
(六)外治法
1、针灸治疗(推荐强度:强;证据级别:中)
针灸治疗CP/CPPS以脏腑辨证为基础进行辨证选穴,调和阴阳,调畅气血,以及远近取穴的选穴循经规律为主[102⁃103]。可辨证选取:秩边、中极、曲骨、会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膀胱俞、上髎、下髎、次髎、中髎、肾俞、气海、阴陵泉、太溪等穴。
针刺对CP/CPPS的治疗可从多个层面发挥作用,譬如调节炎性因子的水平,调节免疫;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自主神经的活动来减轻组织损伤和改善神经功能;调节盆底肌肉收缩,改善尿动力学;改善盆腔瘀血[102],还可调节慢性疼痛疾病相关的脑区功能和结构[104]。多项随机对照研究[105⁃108]显示针刺疗法可缓解盆腔疼痛和改善排尿症状,降低NIH⁃CPSI评分,随访后发现长期疗效稳定,在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假针灸。
2、栓剂/凝胶塞肛(推荐强度:强;证据级别:低)
对于以会阴部、腰骶部坠胀痛不适为主要表现,伴有或无LUTS症状的患者,或不能耐受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依从性差的患者,推荐使用栓剂或凝胶,睡前排便后塞肛。多项研究证实栓剂(前列安栓、前列泌尿栓)/凝胶(含纳米银成分)对CP/CPPS具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可与其他治疗措施联合应用[109⁃116]。
3、中药贴敷、脐疗(推荐强度:弱;证据级别:低)
研究证实中药贴敷、脐疗也可取得一定疗效[117⁃119]。其中一项系统评价[117]纳入22项RCT共涉及1087例患者,结果显示,穴位贴敷疗法可显著提高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有效率[OR=0.30;95%CI(0.22,0.40)],改善患者NIH⁃CPSI评分[OR=-2.28;95%CI(-2.84,-1.72)]及中医证候评分[OR=2.70;95%CI(0.38,5.02)]。
4、中药保留灌肠(推荐强度:弱;证据级别:低)
中药保留灌肠使药物直接从直肠黏膜吸收,有效成分迅速到达病变的前列腺组织,避免了消化酶、酸碱环境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120]。中药灌肠可显著改善NIH⁃CPS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和卵磷脂小体数量[121]。
(七)物理治疗
1、磁振磁电治疗、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推荐强度:弱;证据级别:低)
磁振磁电治疗通过磁场、机械波、磁振波、低频声波及脉冲电刺激,具有增强前列腺生物膜通透性,改善局部微循环和组织代谢,减轻间质水肿的作用。磁振磁电联合药物、生物反馈和电刺激联合治疗CP/CPPS有协同作用,能明显改善CP/CPPS患者排尿症状,缓解疼痛与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122⁃123]。
2、前列腺按摩(推荐强度:弱;证据级别:低)
前列腺按摩可促进前列腺血液循环、腺体排空,促进引流,并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按摩手法如经直肠盆骶经络揉推治疗还具有刺激神经末梢,放松盆底痉挛的肌肉,提高局部疼痛感受器阈值,降低中枢传递疼痛感觉的神经元兴奋性,促进各种镇痛物质的自身分泌,缓解CP/CPPS患者的疼痛等症状[124],联合其他治疗可有效缩短病程[122]。
3、热疗(推荐强度:弱;证据级别:低)
主要利用多种物理方法所产生的热力作用,促进前列腺腺体内温度均匀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加快局部代谢产物排出,促进炎症消退,降低结缔组织张力和增强免疫力[125⁃126],有效缓解前列腺炎症状,但需慎用于未生育男性。
(八)心理治疗(推荐强度:强;证据级别:中)
针对CP/CPPS设计的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改善疼痛和生活质量,对于有明显心理困扰的CP/CPPS患者,建议进行心理治疗[2]。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灾难化心理和生活质量[127⁃128]。
(九)CP/CPPS主要治疗方法、证据和推荐意见汇总(表5)

七、健康教育与随访
慢性前列腺炎具有病程长、治疗周期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容易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压力,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患者对本病缺乏正确认识、存在不良习惯、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实施慢病管理,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和随访,显得十分重要。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普及相关知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改善由此引发的躯体症状;随访有利于及时获得治疗及康复反馈信息,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有效的健康教育和随访有助于提高疗效,有利于治疗的连续性,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日常诊疗中,医生应耐心倾听,并择机进行细致的诊间口头宣教,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采取多元化的宣教方式实现诊间、诊后宣教。
(一)健康教育
1、科普疾病知识
向患者普及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知识,缓解、消除焦虑恐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前列腺的解剖、病理生理,前列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效果、易复发的原因、用药指导、生活健康指导、心理指导等。明确告知患者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威胁生命,并非所有的前列腺炎都需要治疗。前列腺液白细胞检查主要用于指导诊断分类,与病情严重程度、症状的严重程度无必然联系,减少或消除白细胞数量并不是治疗的目的,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相关功能恢复,才是最重要的。
2、纠正不良习惯
应纠正过量饮酒、嗜食辛辣、久坐、频繁自慰、忍精不射、纵欲等不良习惯。应杜绝不洁性行为、预防尿路感染。保持心情愉悦,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防寒保暖。
3、适时心理干预
抑郁和/或焦虑状态可能是慢性前列腺炎易感或致病因素,还会影响本病的预后。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普遍关注的癌变、性功能障碍、不育等问题,应耐心细致地解释。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工作态度,勿过度关注某些症状。必要时请心理科、疼痛科等多学科参与诊疗。
4、坚持规范诊疗
强调遵从医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症状的缓解和消除,是评价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治疗的重点不应仅仅放在药物上,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支持、改变不良习惯等非药物干预方法,同样重要。
5、中医养生保健
在辨证的前提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清补之品为主。炙煿、辛辣燥热之物宜忌食或少食。通过不同的中医保健方法(如收腹、提肛、摩腹等),调息、调心、调身,调节脏腑经络气血可改善症状。
(二)随访
定期随访,及时获取患者治疗效果、心理状态等反馈信息,并进行针对性调整,给予必要的健康指导及复诊信息。可每2周~4周随访一次。建议采用NIH⁃CPSI阶段性随访评估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
利益冲突声明
指南制定专家组及工作组成员均不存在本指南相关的利益冲突。所有参与的专家及工作人员均声明其本人没有和本指南主题相关的任何商业的、专业的或其他方面的利益,以及所有可能被本指南成果影响的利益。
本指南主要执笔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张敏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常德贵(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宾彬(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军(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金保方(东南大学中大医院)、李彦锋(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孙自学(河南省中医院)、戴继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杜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少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文涛(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王家辉(海南省人民医院)、张春和(云南省中医医院)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