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栓塞:人在家中坐,“栓塞”天上来
小区的李爷爷是个象棋迷,一到夏天,他就约上棋友,在老年活动中心支起棋盘,整个下午玩得不亦乐乎。可是这天,事情有点不对。李爷爷一连赢了好几局,眼看着快到晚饭时间,站起身准备回家去,还没等走出门就晕倒了。
这可把在场的老人们吓坏了,手忙脚乱地打了120,送去医院紧急抢救,医生说他是急性肺栓塞。大家都感到疑惑:老李平时身体没什么毛病,这次怎么这么凶险?人在家中坐,栓塞天上来?!
李爷爷的急性肺栓塞,可不是空穴来风。单看“肺栓塞”这个名字,它是指各种类型的栓子堵塞了肺动脉及其分支引发的临床综合症的总称。通俗来讲,就是肺动脉血管被一些栓子给堵住了。肺动脉直接与心脏相连,一旦这条“要道”被堵塞,就会影响血液的心肺循环。
像李爷爷的情况,就是因为心脏泵血减少,导致脑缺血而晕倒在地。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是: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咳嗽、咯血、晕厥精神紧张、惊恐甚至濒死感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救治,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急性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急症,在成人不明原因的死亡中排第二位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尽管急性肺栓塞会突然发生,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出现,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有迹可循的。有些是家族遗传变异性的,往往有家族发病倾向;常见的还是后天因素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史手术或创伤后长期卧床有心衰、呼吸衰竭等疾病妊娠和服用避孕药者高龄、肥胖、肿瘤、糖尿病等人群是更容易发生肺栓塞的。
造成肺动脉堵塞的栓子,很多是静脉里形成的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肺动脉,卡在了血管腔内。老年人血液比较黏稠,如果卧床、久坐不活动的话,就容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给急性肺栓塞提供了“塞子”。
一些需要长途旅行的人,在长时间乘坐飞机、高铁时,一方面不方便起身走动,为了避免频繁上厕所的麻烦,也不怎么喝水,引起血液变稠,这无疑为静脉血栓的形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旅行结束下飞机时,四肢一活动,栓子脱落,就可能出现急性肺栓塞。所以,肺栓塞还有一个别名叫作“经济舱综合征”。
一旦发生了肺栓塞,治疗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疏通血管,防止新栓形成。药物治疗是基本治疗手段,分为抗凝、溶栓和病因治疗。抗凝剂可以防止血栓扩大,阻止新血栓的形成。
溶栓用于有明显症状的高危病例,目的是溶解肺动脉内的血栓,使血管恢复血运功能。如果有溶栓禁忌或者溶栓失败,就需要外科血栓清除术或经皮导管介入治疗,去除肺动脉内的栓子。病因治疗则是找到原发病,比如深静脉血栓、糖尿病等,从病因的角度给予治疗,预防肺栓塞的复发。
经过医生及时的治疗,李爷爷终于康复出院了。虽然还是经常去下棋,但隔一会儿就站起来活动筋骨。李爷爷还向棋友们科普了预防肺栓塞的知识:
1、多喝水,多活动,避免久坐戒烟少酒,健康饮食
2、患有下肢静脉血栓的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梯度加压弹力袜、静脉足泵或者间歇充气压缩泵帮助改善静脉血流,预防血栓
3、长途旅行中也要多喝水,每坐一小时就起来活动一下。坐着的时候不跷二郎腿,避免给血管增压造成血液淤滞。
4、如果因为疾病卧床也要多做下肢运动或被动运动,自主或者在家人的帮助下做一些活动脚踝的动作,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和气促,咯血、胸痛和突发晕厥,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就诊,避免耽误了治疗的时机
本文是熊国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