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银中
副主任医师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普外科
胃癌,新辅助治疗
398人已读
治疗前



患者刘某某,男,68岁,主诉腹胀3月,行胃镜提示胃窦大溃疡,活检腺癌,行全腹部增强CT提示胃窦癌并腹腔淋巴结转移,肿瘤标记物CEA正常,AFP(甲胎蛋白)2197.85ng/ml(正常0-7),异常升高。无贫血,白蛋白正常。经过外科初步评估,做不到R0切除,MDT会诊建议,先行新辅助治疗3周期,再评估是否手术。
治疗中

治疗方案选择DOS方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行化疗,3周1次;联合免疫治疗,应用卡瑞利珠单抗100mg,ivgtt,3周1次。
治疗后
- 治疗后42天




患者治疗第一个周期和第二个周期时均表示应用化疗药物输液时腹痛,有时候难以忍受,需要镇痛药物干预,对治疗排斥,不想再做第三次治疗,要求直接手术。复查肿瘤标记物发现AFP(甲胎蛋白)指标明显降低,复查增强CT发现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均明显退缩(见下图1和2)。经过MDT多学科会诊后,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回示转移淋巴结可以见到治疗反应,未见癌残留,肿瘤完全退缩(见下图3)。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一月开始辅助化疗(6周期)和继续免疫治疗。
- 治疗后74天

第一次治疗后74天,术后一个月(4月手术,5月4日第一次术后辅助治疗住院)复查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已完全降至正常。做完辅助化疗1次,期间饮食良好,无腹痛,无明显化疗反应。
对于局部晚期胃癌,通过术前新辅助治疗后再去手术,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和预后。
本文是王银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