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智明 三甲
杨智明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放射科

做x线或CT检查时要不要提供放射防护?

207人已读

由于人体性腺、甲状腺、眼晶状体等对X射线比较敏感,尤其是孕妇、儿童对X射线更为敏感。近几十年来,在进行X射线诊断治疗时,医务人员主动为患者关键部位提供防护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并被写进了世界各国法律。

以我国为例,2006年颁布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是这样规定的:

第6条(三):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我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30-2020,是这样规定的:

每台 X 射线设备根据工作内容,现场应配备不少于表 4 基本种类要求的工作人员、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铅橡胶防护衣。

然而,自近年来开始画风开始突变,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APM)于2019年4月2日发布“AAPM 关于使用患者性腺和胎儿屏蔽的立场声明”,认为:

数十年来,X射线成像中的性腺和胎儿辐射防护被认为符合ALARA原则,因此是良好实践。然而,鉴于X射线低剂量成像技术以及自动曝光(AEC)技术的进步,导致为患者提供的防护反而可能会损害患者放射成像的益处,建议停止为患者提供此类辐射防护。

该声明一经发布,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导致行业激烈讨论:为患者提供辐射防护,究竟还有没有价值?


“停止辐射防护”有专业依据



1976年,美国将性腺屏蔽纳入联邦法律,目的是保护放射敏感组织免受暴露,以防止遗传风险。然而,X射线检查的辐射遗传效应从未在人类临床研究中观察到[1]。甚至,性腺的组织加权因子还得降低到0.08,其对X射线的敏感程度明显低于乳腺、骨髓、肺、胃、结肠等组织。因此可以说,与其保护性腺还不如保护人体其他更敏感的组织。

图片


不同器官或组织的组织权重因子(来自网络)


其次,患者辐射屏蔽几乎无法减少患者的辐射,因为铅衣无法阻挡来自成像感兴趣区(FOV)部位的内部散射,而这才是最大辐射暴露源。因此,为患者提供在FOV之外的辐射屏蔽,其防护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能证明上述结论的研究非常多,众所周知儿童对X射线是最敏感的,以2019年的发表于美国伦琴杂志(ACR)一项研究为例,在儿童胸部CT中为患者提供辐射防护时,当铅裙放置在距离扫描FOV仅10cm远时(为防止伪影,10cm及以上距离是非常必要的)。与检查所产生的总辐射剂量相比,铅裙防护仅减少了0.2%[2]。这表明,在腹部和盆腔使用辐射屏蔽产生的益处,甚至比不上检查中产生伪影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近年来,医学影像行业出现了一种新型辐射防护设备:立位防护屏,专门用于放射科或体检中心站立位DR的辐射防护,甚至在某些地区成为了建议配置。暂且不谈铅衣的防护作用都非常有限,仅从任何X射线类设备都有准直器的角度考虑,立位防护屏的防辐射价值,不能说毫无意义,但也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再次,患者辐射屏蔽反而为患者带来了不良风险,包括两点:

1)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辐射屏蔽导致重复检查增多,反而违背了辐射屏蔽的初衷。比如,在实际检查中,91%的女孩和66%的男孩的骨盆DR检查中,其性腺防护的放置是不正确的[5];还比如,在另一项研究中,49%的前后位DR和63%的侧位DR中,其骨盆辐射防护位置是错误的,并且在多达43%的图像中,骨盆骨关键位置被铅衣遮挡[6]。

2)如今,CT、DR等所有X射线设备均有自动曝光控制功能,用于根据患者FOV的解构结构自动确定扫描参数,以保证低剂量下的最佳图像质量。而辐射屏蔽会对自动曝光控制和图像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根据文献[6],即使正确放置了屏蔽,自动曝光控制单元也可能被覆盖,导致辐射输出从63%增加到147%,甚至还可能降低了图像质量。




杨智明
杨智明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