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天,心衰患者喝水可得要小心
7月11日我国开始入伏,这意味着在今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将迎来高温的洗礼。一般情况下,在高温天气里,多饮水对于平常人而言是恰当的,可是对慢性心衰患者而言,就有可能加重心衰,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因此心衰患者饮水一定要小心。
心衰患者为什么不可以多饮水?
心衰患者的心脏就像排水功能障碍的水泵一样,排水能力远远低于正常人。如果这个时候摄入大量水使得心脏超负荷运转,心脏负担变重,易诱发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此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喘憋、大汗等各种各样的心衰表现,甚至危及生命。但心衰患者也不能不喝水,尤其对于一部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当身体缺水时,血液会变得粘稠,很容易突发心梗、脑梗的急症。

心衰患者一定疑惑又惶恐:“我应该如何科学饮水呢?”
1. 慢性心衰患者的液体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但事实上心衰患者每天喝水量取决于每天排出多少尿、出多少汗。三伏天气里,患者出汗多、尿量多时,可适当增加饮水;而尿量少、不出汗时,则需要限制饮水。

2. 喝水时不能 太快 。 三伏天,心衰患者容易 口渴、大汗淋漓 ,部分患者 通常会拿起整杯水一饮而尽, 但这对于心衰患者而言是不可取的。 快速喝水会加大血液的容量,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瞬间变重,极易诱发心力衰竭 的 急性发作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 因此 建议心衰 患者 每天 应 多次饮水, 每次 少量饮水 ,也就是患者喝水的方式最好“ 小口小口 地喝, 切忌 豪饮 ”。

3. 除了喝纯水外, 饮料、果汁、牛奶,粥、汤和水果 等 食物成分 也含有不同程度的 水 份 ,计算每天总的液体摄入量时,也不能忽略这些食物, 当上述食物吃得多时,应该适当减少喝水量。

本文是沈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