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内障术后为什么要监测眼压?——原因,危险人群,理由统统告诉你
因为眼压升高是白内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多达18%至45%的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可能会出现IOP大于28mmHg,但大多数压力将在术后24小时恢复正常。最常见的峰值出现在术后8-12小时,只有1.3~10.0%的病例在术后24小时可测得眼压(IOP)高于30 mm Hg。

常见原因是什么呢?
1、 术前已经存在的青光眼病史,或未发现的房水流出通道受损(即青光眼的危险组织病变)
2、 手术相关的因素:术中粘弹剂的残留、手术创伤炎症反应导致房水流出受阻、虹膜色素的释放播散、晶体碎片的残留、前房出血等。
3、 术后类固醇激素药物的使用。
术中残留的粘弹剂,是白内障术后1-2天内高眼压的常见原因,待粘弹剂吸收会自行缓解。
继发于类固醇药物(如典必殊滴眼液,百力特滴眼液等)的眼压升高通常发生在用药开始后1- 2周。但对于大多数这类患者而言,逐渐减量或停止这些药物,改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来控制炎症就可以使眼压恢复正常。少数情况下可增加使用降眼压药物来控制。因此,术后1周,1月的术后随访,监测眼压还是有必要的。
高危人群有哪些?
一项对 1587 只接受白内障摘除术的眼睛进行的回顾性研究中,男性、高度近视(眼轴长度 ≥ 26.5 mm)、青光眼治疗史、瞳孔扩大不佳、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和基础水平的眼压升高是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另外,前房深度较浅、晶状体较厚和眼轴较短的眼睛,眼部剥脱综合征的患者也可能是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的危险人群。
眼压升高的危害是什么?
尽管眼压短暂升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但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它有可能威胁视力。据报道,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可能会导致视神经萎缩、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血管事件;对于青光眼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进一步的视野损伤,而同时他们也更有可能遇上白内障术后短暂的眼压峰值,因为他们特殊的眼睛结构——房水外流通道不畅,手术或炎症刺激可短期内加重房水外流阻力。因此,白内障术后眼压的检测非常重要。

总结:
白内障手术后眼压升高通常是暂时的,并且在手术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更为常见。患有青光眼的眼睛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其他危险人群包括长眼轴近视患者、瞳孔扩大不佳的患者、基线眼压升高和剥脱综合征患者等。因此重视白内障术后早期的眼压监测,及时发现尽早干预,以减少对眼底血管视神经的损伤风险;对术后眼压意外升高且之前未对疑似青光眼进行评估的眼睛可进行基础的青光眼筛查。
本文是金慧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