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蚊虫多,谨防“虫咬皮炎”
暑假来临,草木繁盛,蜻蜓早已飞满池塘,户外一片绿意盎然,正是家长们带上小朋友赏花折柳,草地露营的好季节。然而万物生长之际,蚊子、臭虫、蚤、虱、螨、蠓等昆虫也正加速繁殖。在最近的门诊中,笔者也接诊了不少因为外出露营或假期回乡探亲所导致的“虫咬皮炎”。

什么是“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又称虫咬反应、丘疹性荨麻疹,是昆虫叮咬后发生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病因是昆虫的唾液、体液接触或注入皮肤导致人体出现过敏反应,不同种类的昆虫和机体反应有差异,中医上认为本病是人体皮肤被虫类叮咬,邪毒侵入肌肤,与气血相搏所致。
“虫咬皮炎”的表现有哪些?
虫咬皮炎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也可发生;同一家庭中可出现数人同时发病,夏秋季多见;好发于暴露部位,常成批发生,数目不定;一般无全身不适,并有一定的自愈性。不同的昆虫类型引起的皮损也有所不同。部分毒虫叮咬后引起的症状比较严重,一些自身免疫力较差的老人、小孩可有剧烈瘙痒,反复成批出现的皮疹,局部软组织肿胀疼痛及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过敏症状。根据皮损表现一般可分为四型:红斑丘疹型、大疱型、脓疱型、抓破溃疡型。

虫咬皮炎的四种类型
如果被蚊虫叮咬出现较重的症状后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引起病情加重。
常规治疗处理方法
- 红斑丘疹型:可外涂炉锌搽剂、硼酸氧化锌、复方樟脑乳膏等;
- 大疱型:先用碘酒消毒,以无菌针头刺破,放出疱液;外涂硼酸氧化锌或炉甘石洗剂;
- 如有脓疱或抓破继发细菌感染:可用复方黄柏液、三黄洗剂等药物进行湿敷,并联合使用抗感染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外用;
- 瘙痒明显者:可配合口服药物,如地氯雷他定混悬剂(小儿用)、左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金蝉止痒颗粒等。
(以上用药仅供参考,不构成诊疗建议和治疗方案)
日常注意事项
一、忌搔抓和烫洗:
丘疹性荨麻疹这种疾病忌抓挠,一般越抓越痒,并且长期反复搔抓还会引起皮肤破溃感染,增加治疗难度;有些患者为止痒还会用温度很高的热水烫洗
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居室清洁和个人卫生,勤换洗床单和贴身衣物;家里尽量不要养宠物和气味刺激或浓郁的植物,易吸引蚊虫。
三、注意饮食:
忌食鱼、虾、辛辣、葱、酒等食物,以及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等食品饮料;多吃碱性食物,例如葡萄、绿茶、海带、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等等。
四、强身健体: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有助于丘疹性荨麻疹的康复。
本文是李小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