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燕飞 三甲
陈燕飞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病科

免疫性肝病诊治案例分享(一)

807人已读

接下来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治疗过的免疫性肝病患者的真实案例,欢迎同道及患者朋友一起来交流探讨。今天分享的这位患者是一例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PBC患者,经过治疗调整,异常了7年的肝功能首次全部恢复到了正常范围。

陆**,女性,55岁,因“反复肝功能异常7年”于2022年9月门诊就诊。

此前病情及诊治经过如下:


2015年4月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当时谷丙转氨酶ALT 97,谷草转氨酶AST 55,碱性磷酸酶ALP 251,谷氨酰转肽酶GGT 125,病毒性肝炎指标阴性。在当地医院服用护肝药物治疗。2015-2020年期间多次复查肝功能,指标均异常,ALT波动于50-100之间,AST 30-110之间,ALP波动于140-220之间,GGT波动于60-125之间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2021年5月肝穿刺活检,肝穿病理提示慢性轻度肝炎G1S0。查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ASMA阳性,AMA阴性,其余自身抗体均阴性,IgG 正常范围。结合病理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等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依据不足。因患者肝功能指标中以ALP升高为主,符合肝内胆汁淤积表现,肝穿活检后2022.6月开始加用熊去氧胆酸每日3颗治疗。随后一年内多次复查肝功能指标ALT和AST基本恢复正常,ALP仍偏高,波动于160-190之间,GGT波动于38-75之间。

因为肝功能指标持续异常,为获得进一步诊治,患者来到我的门诊。通过仔细查看患者既往的资料,建议患者携肝穿病理切片来我院会诊,经与我院病理科孙珂主任共同阅片讨论,发现患者病理上表现为汇管区轻度扩大,小叶间胆管上皮细胞变性、排列不整齐,以小叶间胆管炎症为主,未见明显界面炎及浆细胞浸润等自身免疫性肝炎特征。结合患者病史,考虑诊断为AMA阴性PBC

按照巴黎标准,熊去氧胆酸治疗12个月,ALP仍高于正常上限1.5倍值,应考虑为UDCA应答不佳PBC,建议启动二线药物治疗。2022年11月开始加用二线贝特类药物,随后ALP持续下降,到2023年8月复查所有肝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

以下为历次检查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红色为异常值):

历次检查肝功能指标情况


除了肝功能指标改善外,一直困扰患者的胃肠功能也得到了改善,自我感觉很好,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总结:这个案例带来的一点启发:1.对于持续肝功能异常的患者病理结果非常重要,没有AIH特征的患者并不能从激素治疗中获益,是否加用激素治疗应严格按照指征;2.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PBC患者,及时加用二线药物能够有效控制肝功能指标,改善胆管炎症。




陈燕飞
陈燕飞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病科